中醫(yī)古籍
  • 《類經》 二十三、奇恒臟腑藏瀉不同

    作者: 張介賓

    (素問五臟別論)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謂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愿聞其說。

    (方士,謂明悟方術之士。臟腑之稱,異同不一,故欲辨正之也。即在本經亦有之矣,如靈蘭秘典論曰∶愿聞十二臟之相使。六節(jié)藏象論曰∶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是亦此類。)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

    (凡此六者,原非六腑之數,以其藏蓄陰精,故曰地氣所生,皆稱為腑。然膽居六腑之一,獨其藏而不瀉,與他腑之傳化者為異。女子之胞,子宮是也,亦以出納精氣而成胎孕者為奇。故此六者,均稱為奇恒之府。奇,異也。恒,常也。胞音包。)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凡此五者,是名六腑,膽稱奇恒,則此惟五矣。若此五腑,包藏諸物而屬陽,故曰天氣所生;傳化濁氣而不留,故曰瀉而不藏;因其轉輸運動,故曰象天之氣。)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魄門,肛門也。大腸與肺為表里,肺藏魄而主氣,肛門失守則氣陷而神去,故曰魄門。不獨是也,雖諸腑糟粕固由其瀉,而臟氣升降亦賴以調,故亦為五臟使。)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五臟主藏精氣,六腑主傳化物。精氣質清,藏而不瀉,故但有充滿而無所積實;水谷質濁,傳化不藏,故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

    (食未下也。)

    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水谷下也。)

    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