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濁、白淫,從新久定名。初出莖中痛而濃濁如膏,謂之白濁。久之不已,精微弱而薄,痛淫,則火衰而寒勝矣。此因腎家元氣降而不升,故粘絲帶膩,馬口含糊而不已。治法宜回陽氣而使上升,固其精元而不使下陷,則病自止矣。外此有癥非屬虛,而濕熱下注者,宜從丹溪治法。又有所求不遂,志意郁結(jié)而精泄,及氣虛人失精氣而遺者,皆非虛病也。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濁、白淫,從新久定名。初出莖中痛而濃濁如膏,謂之白濁。久之不已,精微弱而薄,痛淫,則火衰而寒勝矣。此因腎家元氣降而不升,故粘絲帶膩,馬口含糊而不已。治法宜回陽氣而使上升,固其精元而不使下陷,則病自止矣。外此有癥非屬虛,而濕熱下注者,宜從丹溪治法。又有所求不遂,志意郁結(jié)而精泄,及氣虛人失精氣而遺者,皆非虛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