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素節(jié)注類編》 五臟咳證

    作者: 未知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 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 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荒I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五臟部位不同,經(jīng)脈流行各別,故其受邪而致咳者,各有病狀不同,辨其狀,方知病邪之所在而治之。受邪之臟為本,肺為標(biāo),拔其本,則標(biāo)自愈而咳可止。今人但知治肺,無怪其不效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