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劉某,32歲,上社鄉(xiāng)人,1991年8月5日求診。言稱追于種種原因,于上月施行絕育手術(shù)。肝氣不舒,復(fù)受驚嚇,致40日內(nèi)出血三次,量多如崩,少腹抽引作痛。今又延期8日。癥見神疲不支,面黃少華,略帶浮腫,眩暈頭痛,腰腿酸困,心悸心煩,胸滿脘脹,茶飯不思,大便二三日一行。舌淡白少苔,脈弦細略數(shù)。檢閱所服處方,有安沖湯、歸脾湯、三七、諸炭等等,皆無效應(yīng)。
綜觀全癥,知崩漏為驚恐所致?!端貑枴づe痛論》云:“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睔鈦y則血難以歸經(jīng)。歷時較長,失血過多,氣血并虧,陰陽失調(diào)。新病陰陽相乖,宜糾偏補弊;久病陰陽俱損,則宜平秘陰陽。王九峰謂:“因驚恐而致病者,主于肝膽,因病而生驚恐者,屬于心腎。”故平肝寧膽應(yīng)為首選,補氣攝血在所必需。擬調(diào)心湯加味。
柴胡12g 黃芩10g 蘇子15g 黨參15g 甘草6g 川椒10g 丹參30g 郁金10g 瓜蔞15g 百合30g 烏藥10g 牡蠣30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仙鶴草30g 二劑
二診:出血止。納寐仍差,此心脾兩虛,氣血一時難復(fù)故也。
原方減仙鶴草,加酸棗仁15g ,雞內(nèi)金10g ,三劑。
三診:胃納增加,睡眠甘甜,諸癥悉已,精神明顯轉(zhuǎn)佳,遂將原方抄付,囑服五劑,以善其后。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劉某,32歲,上社鄉(xiāng)人,1991年8月5日求診。言稱追于種種原因,于上月施行絕育手術(shù)。肝氣不舒,復(fù)受驚嚇,致40日內(nèi)出血三次,量多如崩,少腹抽引作痛。今又延期8日。癥見神疲不支,面黃少華,略帶浮腫,眩暈頭痛,腰腿酸困,心悸心煩,胸滿脘脹,茶飯不思,大便二三日一行。舌淡白少苔,脈弦細略數(shù)。檢閱所服處方,有安沖湯、歸脾湯、三七、諸炭等等,皆無效應(yīng)。
綜觀全癥,知崩漏為驚恐所致?!端貑枴づe痛論》云:“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睔鈦y則血難以歸經(jīng)。歷時較長,失血過多,氣血并虧,陰陽失調(diào)。新病陰陽相乖,宜糾偏補弊;久病陰陽俱損,則宜平秘陰陽。王九峰謂:“因驚恐而致病者,主于肝膽,因病而生驚恐者,屬于心腎。”故平肝寧膽應(yīng)為首選,補氣攝血在所必需。擬調(diào)心湯加味。
柴胡12g 黃芩10g 蘇子15g 黨參15g 甘草6g 川椒10g 丹參30g 郁金10g 瓜蔞15g 百合30g 烏藥10g 牡蠣30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仙鶴草30g 二劑
二診:出血止。納寐仍差,此心脾兩虛,氣血一時難復(fù)故也。
原方減仙鶴草,加酸棗仁15g ,雞內(nèi)金10g ,三劑。
三診:胃納增加,睡眠甘甜,諸癥悉已,精神明顯轉(zhuǎn)佳,遂將原方抄付,囑服五劑,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