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證實(shí)驗(yàn)錄》 桂枝加大黃湯證其一

    寇某,女,36歲。妊娠期患痢疾,生產(chǎn)已逾五月,下痢仍然不止,日三四行,里急后重,帶有膿血,受冷或勞累后下痢益甚。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診其腹,臍左右拒壓。

    妊娠期飲食不潔,胃腸損傷,濕熱積滯,釀成痢疾。

    耗陰亡血,傷人正氣,若亂臣賊子,奸宄不禁,貽害無窮。

    加之胎前產(chǎn)后,施治中投鼠忌器,致痢疾久稽不愈。遵痢無補(bǔ)法之說,予以溫通之治,并輔以理氣和血之品。擬桂枝加大黃湯加味:

    桂枝10g 白芍15g 甘草6g 川軍10g 枳實(shí)10g 檳榔10g 當(dāng)歸15g 杏仁20g 桔梗10g 二劑

    二診:藥后泄瀉膿血便甚多,里急后重減,臍左仍拒一壓。此病邪未凈,不可姑息養(yǎng)奸也,宜一鼓作氣,乘勝擊之。守方二劑。

    三診:便中已無膿血,臍左壓痛亦止。然大便仍日三四行,或小便時亦下大便,便前腹痛里急,便后拘急不舒,臍下悸動,神疲乏力,不耐勞累,脈象弦細(xì)。此病邪已退,虛象顯露。擬黃芪建中湯合赤石脂禹余糧湯:

    黃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飴糖30g 赤石脂30g 禹余糧30g 生姜6片紅棗5枚二劑

    四診:大便一日一行,滑脫失禁已止,腹痛里急消失,仍神疲倦怠,納化呆鈍,此中虛一時難復(fù)也。

    原方去赤石脂、禹余糧,三劑。

    按:痢疾一病,有虛實(shí),有寒熱。痢無補(bǔ)法之說系針對實(shí)證而言,虛寒痢舍溫補(bǔ)何以得愈?本例為虛實(shí)相雜,故先通后補(bǔ),一剿一撫,邪去而正復(fù)。

    李映淮老師評語:下后滑脫不禁者,虛故也。首次攻下若加用扶正之品,當(dāng)不致滑脫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