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蒙某,女,25歲,本院護士。產(chǎn)后體虛,腠理不固,傷于風寒,咳嗽不已。住院治療七天,療效甚微,求服中藥??滔拢忍瞪醵?,清稀白沫,倚息不得平臥,惡寒發(fā)熱、汗出頭痛等表證始終未解,口干思飲,舌邊尖紅赤,脈象浮數(shù)無力。
觀其脈癥。知病在太陽,營衛(wèi)不和,支飲留肺證也。
今口干思飲,舌邊尖紅,雖屬熱象,然口雖干,喜熱飲,且痰涎清稀,得冷即咳,顯然不可清熱。治宜調(diào)和營衛(wèi),宣肺化飲。擬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杏仁10g 厚樸10g 細辛6g 五味子6g 生姜3片紅棗5枚二劑
二診:咳嗽喘促減輕,可平臥。進食及活動則發(fā)熱汗出,汗后微惡寒,為外邪未凈,陽氣已虛。守原方并加黨參10g ,附子6g ,二劑。
三診:咳喘停,痰涎凈,惡寒發(fā)熱止,出汗減少,口渴亦輕,舌尖仍紅。此病邪已退,氣血未復之故,改用圣愈湯善后。
李映淮老師評語:本案舌邊尖紅,口干思飲為飲邪化熱?!督饏T要略》小青龍加石膏湯,為治表寒兼內(nèi)飲化熱之方,宜斟酌行之。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蒙某,女,25歲,本院護士。產(chǎn)后體虛,腠理不固,傷于風寒,咳嗽不已。住院治療七天,療效甚微,求服中藥??滔拢忍瞪醵?,清稀白沫,倚息不得平臥,惡寒發(fā)熱、汗出頭痛等表證始終未解,口干思飲,舌邊尖紅赤,脈象浮數(shù)無力。
觀其脈癥。知病在太陽,營衛(wèi)不和,支飲留肺證也。
今口干思飲,舌邊尖紅,雖屬熱象,然口雖干,喜熱飲,且痰涎清稀,得冷即咳,顯然不可清熱。治宜調(diào)和營衛(wèi),宣肺化飲。擬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杏仁10g 厚樸10g 細辛6g 五味子6g 生姜3片紅棗5枚二劑
二診:咳嗽喘促減輕,可平臥。進食及活動則發(fā)熱汗出,汗后微惡寒,為外邪未凈,陽氣已虛。守原方并加黨參10g ,附子6g ,二劑。
三診:咳喘停,痰涎凈,惡寒發(fā)熱止,出汗減少,口渴亦輕,舌尖仍紅。此病邪已退,氣血未復之故,改用圣愈湯善后。
李映淮老師評語:本案舌邊尖紅,口干思飲為飲邪化熱?!督饏T要略》小青龍加石膏湯,為治表寒兼內(nèi)飲化熱之方,宜斟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