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濟(jì)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diǎn)而成書。
下腔靜脈位于肝臟后方的腔靜脈窩內(nèi),有許多來自肝右葉和尾狀葉的肝短靜脈直接進(jìn)入下腔靜脈,有些肝短靜脈直徑較粗。在下腔靜脈后方,下腔靜脈與右膈肌腳和右腎上腺在一起,右腎上腺有一些很短的靜脈直接進(jìn)入下腔靜脈。膈靜脈直接匯入下腔靜脈,有時,左膈靜脈先匯入肝左靜脈,在供肝修整時必須注意這些血管。在肝臟與膈肌之間的肝上下腔靜脈長約1-2cm。分離鐮狀韌帶和冠狀韌帶打開腹膜返折,然后翻轉(zhuǎn)肝左葉,可以將肝上下腔靜脈暴露出來,可以通過下腔靜脈后方繞過一阻斷帶。肝下下腔靜脈可以在腎靜脈上方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