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床激光治療學》 十九、尿道粘膜脫垂

    (一)概述

    尿道粘膜脫垂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尿道壁的薄弱,可因先天發(fā)育不良、分娩損傷、絕經后尿道周圍組織萎縮或全身衰弱所致。腹內壓突然增加(如劇烈咳嗽、突然負重)后突然發(fā)生也可緩慢起病逐漸發(fā)生。

    臨床表現(xiàn):位于尿道口部位的腫物,如部分性脫垂者腫物位于尿道口后側,完全性脫垂者粘膜呈環(huán)狀脫出,而尿道口則位于腫物中央,其直徑約1~5cm,顏色由鮮紅轉為暗紅甚至青紫色,伴漿液血性滲出液。輕者局部常有灼痛、尿頻、尿痛,癥狀宛似尿道肉阜。重者可有排尿困難,如有粘膜脫垂引起血循環(huán)障礙形成血栓、組織壞死,引起劇烈疼痛等癥狀。

    診斷時注意與尿道肉阜和尿道腫瘤進行鑒別,必要的時候活檢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二)激光手術

    術前排空膀胱內小便,取截石位,用0.1%新潔爾滅液沖洗外陰后鋪無菌洞巾。

    助手啟動激光機電源并調壓備用。CO2激光輸出功率15W。

    麻醉選擇局麻或粘膜麻醉(1%的卡因)5分鐘。

    術中用蚊式鉗2把,對脫出尿道粘膜縱形鉗夾,CO2激光聚焦于蚊式鉗內切開。再于脫垂的尿道粘膜以盡高位環(huán)形鉗夾激光切除。全部切除術對殘余突出脫垂粘膜CO2激光間接汽化。手術不必縫合,術畢手術創(chuàng)面涂龍膽紫液式紅汞液。

    (三)術后處理

    術后病人小便時灼痛,可給予堿化尿液藥物,多飲水。對疼痛較重者,可于手術創(chuàng)面擦的卡因。術后幾天小便刺激明顯,以后逐漸緩解。1周后消失,2周可痊愈。術后疼痛可配合He-Ne激光照射。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楊時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