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毒箭有三種,交、廣夷州用焦銅作箭鏃,嶺北諸處以蛇毒螫物汁著筒中漬箭鏃,此二種才傷
若中之,便飲屎汁并以敷之亦可治,惟此最妙。又一種用射罔以涂箭鏃,人中之亦困,若著實處不死,近腹亦宜急治之。今葛氏方是射罔者耳。(《證類本草》卷十五)
治卒被毒箭方。
但多食生葛根自愈,或搗生葛絞取汁飲之,干者,煮飲之。(《外臺》卷二十九)
治被毒箭傷方。
雄黃末敷之愈。(《外臺》卷二十九)
治毒箭方。
以鹽滿瘡中,灸鹽上三十壯。(《外臺》卷二十九)
又方
煮蘆根汁,飲一、二升。(《外臺》卷二十九)
治刀箭瘡,有血不止方。
以小兒矢涂封之,三日即瘥,并不傷人。(《外臺》卷二十九)
治兵創(chuàng),醫(yī)不能治方。
剝桑白皮,去上黑者,以裹之,桑白汁入創(chuàng),冬月用桑根皮汁。(《醫(yī)心方》卷十八)
治箭金在喉咽胸背膈中,及在諸處不出方。
取婦人月經(jīng)衣已污者,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立出。(《醫(yī)心方》卷十八)
金創(chuàng)腸胃脫出,欲令入法。
取人糞干末,以粉腸上即入。(《醫(yī)心方》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