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鉤玄》 瘕

    作者: 朱震亨

    戴云∶積聚 瘕∶有積聚成塊,不能移動(dòng)者是 ?;蛴谢驘o,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用蜀葵根煎湯,煎人參、白術(shù)、陳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湯,入細(xì)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許,熱飲。

    一服可見塊下。

    病重,補(bǔ)接之后,加減再行。

    消塊丸,即千金大硝石丸。只可磨塊,不令人困,須量虛實(shí)而用可也。

    硝石(六兩) 大黃(八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斗,置銅器中,以竹片作準(zhǔn),每入一升作一刻,拄器中熬。先納大黃,不住手?jǐn)嚕刮⒎?,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則取。丸如雞子中黃大。每服一丸,米飲下。如不能大丸,則作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后下如雞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后,忌風(fēng)冷。淡軟粥將理。

    又三圣膏

    未化鍛石(半斤,為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火外,候熱少減,次下大黃末) 大黃(一兩,為末,就爐炒,伺熱減,入桂心末) 桂心(半兩,為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藥,濃攤,貼患處。)

    貼積聚塊

    大黃 樸硝(各一兩)

    上為末,用大蒜搗膏,和勻貼之。

    痞塊在皮里膜外,須用補(bǔ)氣。香附開之,兼二陳湯加補(bǔ)氣藥。先須斷濃味。

    茶癖∶

    石膏 黃芩 升麻

    上為末,砂糖水調(diào)服。

    癭氣,先須斷濃味。海藻(一兩) 黃藥(二兩)

    上為末,以少許置于掌中,時(shí)時(shí)舐之,津咽下。如消三分之二須止后藥服。

    食積一方,乃在婦人門食積條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