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逐氣流經(jīng)之劑

    作者: 尤怡

    許學士云∶疝病多因虛而得之,不可以虛而驟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必滌去所畜之邪,然后補之,是以治疝諸藥,多借巴豆氣者,蓋為此也。

    天臺烏藥散(東垣,下同)

    天臺烏藥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五分) 檳榔(銼,二枚) 川楝(十個) 巴豆(十四枚)

    上八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實用麩炒,候黑色,去巴豆、麩俱不用,外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

    川楝子散

    川楝子(銼散,用巴豆十四粒打破,一處炒黃色,去巴豆) 木香 茴香(鹽一匙炒黃,去鹽,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