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腎勞之證,面黑足冷,耳聾,膝軟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主之。此為腎臟不足,內(nèi)生寒冷。王太仆所謂腎虛則寒動于中也。
八味腎氣丸方熟地黃(八兩) 萸肉 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建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附子(制) 肉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滾湯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補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名加減八味丸。
薯蕷丸補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蕷 枸杞子 續(xù)斷 茯苓 牛膝 菟絲子 巴戟 杜仲(各一兩) 蓯蓉(二兩)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兩)
上為散,酒調(diào)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治腎勞精敗面黑方肉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細切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許學士《本事方》,唐鄭相國云∶予為南海節(jié)度使,時年七十有五,粵地卑濕,傷于內(nèi)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乳石補益之藥,一切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獻此方,經(jīng)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驗。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其方用破故紙十兩,揀洗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兩搗如泥,即入前藥末,更以好煉蜜和勻如飴,盛瓷器中,且日以溫酒化藥一匙服之。不飲酒,溫熱水化下。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益筋骨,但禁食蕓苔、羊血。蕃人呼為補骨脂丸。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腎勞之證,面黑足冷,耳聾,膝軟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主之。此為腎臟不足,內(nèi)生寒冷。王太仆所謂腎虛則寒動于中也。
八味腎氣丸方熟地黃(八兩) 萸肉 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建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附子(制) 肉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滾湯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補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名加減八味丸。
薯蕷丸補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蕷 枸杞子 續(xù)斷 茯苓 牛膝 菟絲子 巴戟 杜仲(各一兩) 蓯蓉(二兩)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兩)
上為散,酒調(diào)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治腎勞精敗面黑方肉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細切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許學士《本事方》,唐鄭相國云∶予為南海節(jié)度使,時年七十有五,粵地卑濕,傷于內(nèi)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乳石補益之藥,一切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獻此方,經(jīng)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驗。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其方用破故紙十兩,揀洗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兩搗如泥,即入前藥末,更以好煉蜜和勻如飴,盛瓷器中,且日以溫酒化藥一匙服之。不飲酒,溫熱水化下。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益筋骨,但禁食蕓苔、羊血。蕃人呼為補骨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