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此癥身生瘰塊大者如拳,栗小者如彈丸,凸起高低,麻冷疼痛,肘后酸勁,或癬癩小瘡,紫黑腫脹,形似蛤蟆之狀,俗名癩麻風,穿即成瘡,流膿臭穢,由酒色荒淫無度,傷敗腎水,又遇水濕寒邪聚損脾絡(luò),周身敗壞。以班龍八帥丹、奪命還真丹、神效追風丸擇而治之,生疰云名曰糾風,使心脅轉(zhuǎn)痛,體疼移易,牽掣沖激心脅,目赤吐逆,眉發(fā) 脫,身生毒瘡,皮黑 瘰,形如癩蛤蟆之狀,南方呼為癘 蟆也。另有一種頭面遍身肉內(nèi)發(fā)起腫塊,如蛇盤之狀,名曰盤核,用雨濕磚上青苔藥細末,水調(diào)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