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連解毒湯治一切火熱,表里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干,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fā)斑。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水煎服。
升陽散火湯治表里俱熱,捫之烙手,及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于脾土,并宜服此。
柴胡(八錢) 防風(fēng)(二錢五分) 葛根(五錢) 升麻(五錢) 羌活(五錢) 獨活(五錢) 人參(五錢) 白芍(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甘草(三錢)
共為末,每用五錢,姜、棗煎湯服。
涼膈散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
連翹(四兩) 大黃(二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 梔子(一兩)黃芩(一兩) 薄荷(一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當(dāng)歸龍薈丸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躁擾狂越,頭暈?zāi)垦#Q耳聾,胸膈痞塞,咽嗌不利。
當(dāng)歸(一兩) 龍膽草(一兩) 梔子(一兩)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黃芩(一兩) 大黃(五錢酒浸) 青黛(五錢水飛) 蘆薈(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五分) 蜜為丸,姜湯下。
龍膽瀉肝湯治肝膽經(jīng)實火,脅痛耳聾,膽溢口苦,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龍膽草(一錢) 黃芩(一錢) 梔子(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車前(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火郁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腫痛。
龍膽草 山梔 大黃 川芎 當(dāng)歸 羌活 防風(fēng)(各等分) 蜜為丸,竹吐湯下。
瀉黃散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瘡煩渴,易饑,熱在肌肉。
防風(fēng)(四兩)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兩) 甘草(二錢)
共研末,每用三錢,蜜酒調(diào)服。
清胃散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fā)熱,或牙宣出血,唇口腫痛。
生地(四錢) 丹皮(二錢) 黃連(五分)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石膏(四錢) 水煎服。
甘露飲治胃中濕熱,口舌生瘡,吐衄齒血。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甘草 枇杷葉(等分)
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又《本事方》加犀角。
瀉白散治肺火,皮膚蒸熱,灑淅寒熱,喘咳氣急。
桑白皮(二錢) 地骨皮(二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服。易老加黃連。
導(dǎo)赤散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作渴。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等分) 水煎服。
蓮子清心飲治憂思抑郁,發(fā)熱煩躁,火盛克金,口苦咽干,漸成消渴,遺精淋濁,五心煩熱。
石蓮肉 人參 黃 茯苓 柴胡 黃芩 地骨皮 麥冬 車前 甘草
水煎服。
導(dǎo)赤各半湯治傷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干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知母(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茯神(二錢)
加燈芯、姜棗煎。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時瘟,頭面腫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廣皮(一錢) 甘草(五分) 元參(一錢)連翹(一錢五分) 馬勃(五分)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三錢) 牛蒡子(二錢) 僵蠶(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 水煎服。便秘加大黃。
紫雪治內(nèi)外煩熱,狂易叫走,發(fā)斑發(fā)黃,口瘡香港腳,熱毒菌毒。
寒水石(八兩) 石膏(八兩) 滑石(八兩) 磁石(八兩) 升麻(四兩)元參(四兩) 甘草(四兩) 犀角(二兩) 金箔(一兩) 羚羊角(三兩) 沉香(二兩) 木香(二兩) 丁香(二兩) 樸硝(一斤) 硝石(一斤)
辰砂(三兩) 麝香(一兩二錢) 前藥共研細末,先將樸、硝二石兩味熬化,再入前藥末,微火煎,用柳木棍攪透,候汁將凝,加入辰砂、麝香,退盡火氣,密貯聽用。
人參清肌散治午前發(fā)熱,氣虛無汗。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一錢) 炙甘草(四分) 半夏曲(二錢)當(dāng)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加姜、棗煎。
白術(shù)除濕湯治午后發(fā)熱,背惡風(fēng),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后發(fā)熱。
人參(五錢) 赤苓(五錢) 炙甘草(五錢) 柴胡(五錢) 白術(shù)(一兩)生地(七錢) 地骨皮(七錢) 知母(七錢) 澤瀉(七錢) 共研末,每服五錢。如有刺痛,加當(dāng)歸七錢。
清骨散治骨蒸勞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 胡黃連(一錢) 秦艽(一錢) 鱉甲(二錢) 地骨皮(二錢)青蒿(二錢) 知母(二錢) 炙草(五分) 水煎服。
二母散治肺勞有熱,不能服補氣之劑者。
知母 貝母(等分) 研末,姜湯服三錢。
元參升麻湯治發(fā)斑咽痛。
元參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服。
清斑青黛飲治熱邪傳里,里實表虛,陽毒發(fā)斑。
青黛(五分) 黃連(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 元參(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姜、棗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玉屑無憂散治喉風(fēng)喉痹,咽物有礙,或風(fēng)痰壅塞,口舌生瘡。
元參(五錢) 黃連(五錢) 荊芥(五錢) 貫眾(五錢) 山豆根(五錢) 茯苓(五錢)甘草(五錢) 砂仁(五錢) 滑石(五錢) 硼砂(三錢)寒水石(三錢) 共研末,每用二錢,清水化服。能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療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連解毒湯治一切火熱,表里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干,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fā)斑。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水煎服。
升陽散火湯治表里俱熱,捫之烙手,及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于脾土,并宜服此。
柴胡(八錢) 防風(fēng)(二錢五分) 葛根(五錢) 升麻(五錢) 羌活(五錢) 獨活(五錢) 人參(五錢) 白芍(五錢) 炙甘草(三錢) 生甘草(三錢)
共為末,每用五錢,姜、棗煎湯服。
涼膈散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
連翹(四兩) 大黃(二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 梔子(一兩)黃芩(一兩) 薄荷(一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當(dāng)歸龍薈丸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躁擾狂越,頭暈?zāi)垦#Q耳聾,胸膈痞塞,咽嗌不利。
當(dāng)歸(一兩) 龍膽草(一兩) 梔子(一兩)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黃芩(一兩) 大黃(五錢酒浸) 青黛(五錢水飛) 蘆薈(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五分) 蜜為丸,姜湯下。
龍膽瀉肝湯治肝膽經(jīng)實火,脅痛耳聾,膽溢口苦,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龍膽草(一錢) 黃芩(一錢) 梔子(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車前(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火郁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腫痛。
龍膽草 山梔 大黃 川芎 當(dāng)歸 羌活 防風(fēng)(各等分) 蜜為丸,竹吐湯下。
瀉黃散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瘡煩渴,易饑,熱在肌肉。
防風(fēng)(四兩)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兩) 甘草(二錢)
共研末,每用三錢,蜜酒調(diào)服。
清胃散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fā)熱,或牙宣出血,唇口腫痛。
生地(四錢) 丹皮(二錢) 黃連(五分)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石膏(四錢) 水煎服。
甘露飲治胃中濕熱,口舌生瘡,吐衄齒血。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甘草 枇杷葉(等分)
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又《本事方》加犀角。
瀉白散治肺火,皮膚蒸熱,灑淅寒熱,喘咳氣急。
桑白皮(二錢) 地骨皮(二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服。易老加黃連。
導(dǎo)赤散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作渴。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等分) 水煎服。
蓮子清心飲治憂思抑郁,發(fā)熱煩躁,火盛克金,口苦咽干,漸成消渴,遺精淋濁,五心煩熱。
石蓮肉 人參 黃 茯苓 柴胡 黃芩 地骨皮 麥冬 車前 甘草
水煎服。
導(dǎo)赤各半湯治傷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干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知母(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茯神(二錢)
加燈芯、姜棗煎。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時瘟,頭面腫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廣皮(一錢) 甘草(五分) 元參(一錢)連翹(一錢五分) 馬勃(五分)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三錢) 牛蒡子(二錢) 僵蠶(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 水煎服。便秘加大黃。
紫雪治內(nèi)外煩熱,狂易叫走,發(fā)斑發(fā)黃,口瘡香港腳,熱毒菌毒。
寒水石(八兩) 石膏(八兩) 滑石(八兩) 磁石(八兩) 升麻(四兩)元參(四兩) 甘草(四兩) 犀角(二兩) 金箔(一兩) 羚羊角(三兩) 沉香(二兩) 木香(二兩) 丁香(二兩) 樸硝(一斤) 硝石(一斤)
辰砂(三兩) 麝香(一兩二錢) 前藥共研細末,先將樸、硝二石兩味熬化,再入前藥末,微火煎,用柳木棍攪透,候汁將凝,加入辰砂、麝香,退盡火氣,密貯聽用。
人參清肌散治午前發(fā)熱,氣虛無汗。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一錢) 炙甘草(四分) 半夏曲(二錢)當(dāng)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加姜、棗煎。
白術(shù)除濕湯治午后發(fā)熱,背惡風(fēng),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后發(fā)熱。
人參(五錢) 赤苓(五錢) 炙甘草(五錢) 柴胡(五錢) 白術(shù)(一兩)生地(七錢) 地骨皮(七錢) 知母(七錢) 澤瀉(七錢) 共研末,每服五錢。如有刺痛,加當(dāng)歸七錢。
清骨散治骨蒸勞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 胡黃連(一錢) 秦艽(一錢) 鱉甲(二錢) 地骨皮(二錢)青蒿(二錢) 知母(二錢) 炙草(五分) 水煎服。
二母散治肺勞有熱,不能服補氣之劑者。
知母 貝母(等分) 研末,姜湯服三錢。
元參升麻湯治發(fā)斑咽痛。
元參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服。
清斑青黛飲治熱邪傳里,里實表虛,陽毒發(fā)斑。
青黛(五分) 黃連(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 元參(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姜、棗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玉屑無憂散治喉風(fēng)喉痹,咽物有礙,或風(fēng)痰壅塞,口舌生瘡。
元參(五錢) 黃連(五錢) 荊芥(五錢) 貫眾(五錢) 山豆根(五錢) 茯苓(五錢)甘草(五錢) 砂仁(五錢) 滑石(五錢) 硼砂(三錢)寒水石(三錢) 共研末,每用二錢,清水化服。能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療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