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景景醫(yī)話》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解

    《金匱》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睥,當先實睥,余臟準此。”《不謝方·序》云:“疾甚曰病。”謂人于已疾之后未病之先,即當早為之藥。引《說文》“疾病也,病疾加也”為證。兩說不同。愚按《內(nèi)經(jīng)》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以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fā)也”云云一節(jié),俱可為治未病之根據(jù),以經(jīng)證經(jīng),毫無疑義,故扁鵲治齊桓侯,在腠理、在血脈、在腸胃謂為可治,在骨髓則望而卻走,是未病始治,已病則不治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