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景岳全書》 諸毒方

    紫金錠: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樞丹。一名萬病解毒丹。解除一切中毒積毒,蟲毒蠱毒,茵蕈、砒石、死牛、死馬、河豚等毒,及時行瘟疫,山嵐瘴氣,喉閉喉風(fēng),癲邪鬼氣,狂亂迷死,牙關(guān)緊急,小兒急驚等證。凡行兵興役之處,尤不可無。

    文蛤(捶破洗焙,凈末,三兩) 山茨菰(去皮,凈末,二兩) 千金子(去油取霜,一兩) 紅芽大戟(去蘆,焙干為末,一兩五錢) 麝香(另研,三錢)

    上用糯米煮濃飲為丸,分作四十錠。每服半錠,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若治癰疽惡毒,湯火蛇蟲犬獸所傷,以東流水磨服,并敷患處。如治癲邪鬼氣,鬼胎,攣急疼痛,須暖酒磨服。凡修合時日,須用端午、七夕、重陽,或天德、月德日,于凈室焚香修制。凡奇怪之病,屢用如神,效驗(yàn)不可盡述,醫(yī)家、大家,皆不可一日無之。

    《三因》解毒丸:治誤食毒草,或中蠱毒,并百物毒,救人于必死。

    板藍(lán)根(洗凈曬干,四兩) 貫眾(去毛) 青黛(研) 生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另以青黛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即是誤中諸毒,急取十五丸嚼爛,用新汲水送下即解?;蛴盟麸炌?,尤佳。

    藍(lán)根散:解毒藥熱藥諸毒。

    藍(lán)根(銼,一握) 蘆根(銼,一握) 綠豆(三錢,研) FS 腳(一合,研)

    上先將二根,以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次入后藥,和勻,分三服?;蛞?、二服利下惡物,不用再服。

    白扁豆散:解諸毒入腹及砒毒。

    用白扁豆不拘多少,為細(xì)末,入青黛等分,細(xì)研,再入甘草末少許。巴豆一枚,去殼不去油,別研為細(xì)末,取一半入藥內(nèi)。外以砂糖一大塊,用水化開和藥,共成一大盞飲之,毒隨利去,后卻服五苓散之類。

    八毒赤丸:方在攻陣。治一切邪崇鬼疰等毒。

    飲食中毒:

    凡中飲食毒,而覺煩熱脹滿者,急用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半沸,陸續(xù)飲之,吐食出即瘥?;蛞运笠嗟??;蛴孟菧嗫山?。

    中酒毒:飲酒中毒者,經(jīng)日不醒是也,謂之中酒。

    黑豆一升煮汁,溫服一盞,不過三盞即愈。

    解面毒:

    只以蘿卜生啖之,或搗汁服之。麥面大熱,蘿卜能解其性?;蛴么笏饨朗持?,亦善解面毒。

    解一切食毒:解一切飲食之毒,及飲酒不知中何毒,卒急無藥可解者。

    薺 生甘草(各二兩)

    上銼細(xì)。以水五盞,同煎取二盞,停冷去滓,分三服。一方∶加蜜少許,同煎服之,解一切毒。

    食魚中毒:

    凡食魚后中毒物煩亂者,用陳皮濃煎汁服之即解。

    河豚毒:

    五倍子 白礬(等分)

    上為細(xì)末,水調(diào)服之。一方∶凡中河豚魚毒,一時困殆,倉卒無藥,急以清油多灌之,使毒盡吐出即愈。

    解河豚魚膾及食狗肉不消脹滿毒。

    蘆柴根,鮮者搗汁飲之,干者煎汁溫飲之。

    解食鱔魚龜鱉蝦蟆自死禽獸等毒豆豉一合,新汲水煎濃,頓溫服之可解。

    中蟹毒:

    凡食蟹中毒,用紫蘇葉濃煮汁飲之;或用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驌v藕汁,或搗蒜汁飲之俱可解?;蛴枚现蚴扯弦嗫?。

    食牛馬肉中毒:

    粉草擂無灰酒服,當(dāng)吐瀉。若渴者不可飲水,飲水必死。一方∶淡豆豉擂入乳服之即解。

    食雞子毒:

    好醋飲之即愈,未愈再服。

    食斑鳩毒:

    葛粉二合,水調(diào)服可解,姜湯調(diào)服亦解。

    解花椒毒:有服川椒氣閉欲絕者。

    冷水飲之解,地漿水更妙。

    解諸菜毒:

    食后多腹脹者,是毒也,以醋解之。

    解蕈毒:

    忍冬葉生啖之愈,或煎濃汁飲之。崇寧間,蘇州天平山白云寺僧五人,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摘而食之,發(fā)吐,三人急采怨鴦草生啖之即愈;二人不甚吐,至死。此即忍冬藤,亦名金銀花,亦名鷺鷥藤也。

    解巴豆毒:其證口干,兩臉赤,五心熱,下利不止。

    干姜(炮) 黃連(微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調(diào)下,如人行五里許再服。又方∶煮綠豆湯冷服之即愈。一方∶黃連、甘草煎汁,涼飲之。一方∶芭蕉根葉搗汁飲之,利止而安。

    解砒毒:凡中砒毒者,其人煩躁如狂,心腹絞痛,頭眩嘔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脈洪數(shù)。飲食中得者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難救。

    以地漿水頓服,若吐出,又服,所謂洗凈腹中毒,全憑地上漿是也。其法掘地成坑,以水灌注,攪成混水飲之,謂之地漿。

    又方∶解砒毒最良,此為第一。

    用生綠豆半升擂粉,入新汲水?dāng)嚭停?取汁飲之。

    又方∶用新鮮羊血、鴨血飲之,皆可解。一方∶用甘草汁同藍(lán)汁飲之即愈。

    鉤吻毒:

    鉤吻生池旁,與芹菜相似,無他異,惟莖有毛,以此別之,誤食殺人。解之之法,用薺八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此即甜桔梗也)。一方用桂湯效。

    解附子等藥毒:

    凡服附子酒多,而覺頭重唇裂血流,或見內(nèi)熱諸證,急用綠豆、黑豆嚼服,或搗汁飲之,或濃煎二豆湯常飲食之。凡服散風(fēng)藥過多,以致悶亂不省,以醋灌之,或濃煎甘草同生姜自然汁頓飲之。一方;大豆汁、餳糖、棗湯,并能解附子毒。一方∶用田螺搗碎調(diào)水飲之。

    解烏頭草烏毒:

    甘草煎濃湯服之。或米醋調(diào)沙糖俱可解。

    解半夏毒:

    生姜搗汁飲之。有中此毒,口不能言,倒地將死者,速用姜汁灌之,須臾自蘇。

    解斑蝥芫青毒:

    豬脂油和大豆汁飲之。

    解藜蘆毒:

    雄黃為末,溫酒調(diào)服一錢。一方∶煮蔥汁服。

    解雄黃毒:

    漢防己煎湯飲之。有用雄黃擦瘡,或熏陰囊瘡受毒者,防己煎湯洗數(shù)次愈。

    解杏仁毒:

    藍(lán)子研水服則解。

    解服丹毒:

    地漿服之為上。一方∶用蚌肉食之良。

    解中藥箭毒:

    交廣黎人以焦銅作箭,中人破皮即死。糞清飲之立解,患處以糞涂洗之。

    解鹽鹵毒:

    凡婦女有服鹽鹵垂危者,急取活鴨或雞,斬去頭,將頸塞口中,以熱血灌之可解。若鹵多者,必?cái)?shù)只方足盡收其咸毒。

    解漆毒:

    一州牧以生漆涂囚眼,囚即盲。適一村叟見而憐之,語之曰∶汝急尋蟹搗碎,取汁滴眼內(nèi),漆當(dāng)隨汁流散,瘡亦愈矣。如其言,覓得一小蟹用之,目睛果愈,略無損?;虺杉t斑爛瘡,取生蟹黃涂之,不數(shù)次即愈。一方∶用杉木煎汁洗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