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要原料:生豬肝250克,枸杞子50克,水發(fā)玉蘭片50克,豌豆10克,蛋清1個(gè),水淀粉25克,清湯200克,蔥蒜未、姜未各6克,豬油300克,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枸杞子分為兩份,一份25克水煮取濃縮液25克,另一份25克用清水洗凈,放小碗內(nèi),在屜上蒸30分鐘備用。將清湯、蔥蒜未、姜未兌成白汁。豬肝洗凈,用刀片成4.5厘米長(zhǎng)、2厘米寬的薄片,放開水鍋內(nèi)焯一下,用涼水淘凈后取出,用凈布搌干。碗內(nèi)加入蛋清、水淀粉及鹽面少許,用手抓勻漿好。鍋置火上,加入豬油,待油稍熱將漿好后的肝尖下鍋,用勺尚開,至肝發(fā)亮?xí)r撈出,倒出余油,隨將配料及蒸熟的枸杞子下鍋,并將兌好的白汁及枸杞濃縮液下入,用勺攪幾下,再將肝尖下鍋翻兩下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肝腎陰虛引起的迎風(fēng)流淚、視物模糊等眼疾。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shí)《景岳全書》,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huì)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主要原料:生豬肝250克,枸杞子50克,水發(fā)玉蘭片50克,豌豆10克,蛋清1個(gè),水淀粉25克,清湯200克,蔥蒜未、姜未各6克,豬油300克,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枸杞子分為兩份,一份25克水煮取濃縮液25克,另一份25克用清水洗凈,放小碗內(nèi),在屜上蒸30分鐘備用。將清湯、蔥蒜未、姜未兌成白汁。豬肝洗凈,用刀片成4.5厘米長(zhǎng)、2厘米寬的薄片,放開水鍋內(nèi)焯一下,用涼水淘凈后取出,用凈布搌干。碗內(nèi)加入蛋清、水淀粉及鹽面少許,用手抓勻漿好。鍋置火上,加入豬油,待油稍熱將漿好后的肝尖下鍋,用勺尚開,至肝發(fā)亮?xí)r撈出,倒出余油,隨將配料及蒸熟的枸杞子下鍋,并將兌好的白汁及枸杞濃縮液下入,用勺攪幾下,再將肝尖下鍋翻兩下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肝腎陰虛引起的迎風(fēng)流淚、視物模糊等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