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先春養(yǎng)陽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腎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雙手自抱兩脅,微搖者三,如打拱狀,起立俟氣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無風癥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多更妙。
先夏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定于心,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無暑氣之侵。
先秋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雙手攀足心者三次,俟氣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無燥熱之病。
先冬養(yǎng)陽法每日五更坐起,心中注定兩腎,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手擦足心,火熱而后已。再送津三口至丹田,再睡。永無傷寒之癥,而長生之法,亦在其中矣。長夏不必更有方法。(俱《石室秘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先春養(yǎng)陽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腎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雙手自抱兩脅,微搖者三,如打拱狀,起立俟氣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無風癥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多更妙。
先夏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定于心,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無暑氣之侵。
先秋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雙手攀足心者三次,俟氣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無燥熱之病。
先冬養(yǎng)陽法每日五更坐起,心中注定兩腎,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手擦足心,火熱而后已。再送津三口至丹田,再睡。永無傷寒之癥,而長生之法,亦在其中矣。長夏不必更有方法。(俱《石室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