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尖銳濕疣(condylomaacuminatum,CA)又名性疣(Venereal warts)、肛門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祖國醫(yī)學稱之為“瘙瘊”,俗稱“臊瘊”,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會陰和肛門部位的表皮瘤樣增生。由于性接觸感染者屬性病范疇。本病發(fā)病率高。我國的發(fā)病率近年來亦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本病在性傳播疾病中,占15.7%,病例數(shù)占第三位,在性傳播疾病中,本病增長最快。由于本病與生殖器、肛門癌有關,加之亞臨床感染增多,易于復發(fā),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尖銳濕疣(condylomaacuminatum,CA)又名性疣(Venereal warts)、肛門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祖國醫(yī)學稱之為“瘙瘊”,俗稱“臊瘊”,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會陰和肛門部位的表皮瘤樣增生。由于性接觸感染者屬性病范疇。本病發(fā)病率高。我國的發(fā)病率近年來亦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本病在性傳播疾病中,占15.7%,病例數(shù)占第三位,在性傳播疾病中,本病增長最快。由于本病與生殖器、肛門癌有關,加之亞臨床感染增多,易于復發(fā),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