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素問》云∶目得血而能視,手得血而能握,其證足厥陰之經(jīng)絡所主。肝臟受虛而即補腎,實而即瀉心。
夫人之眼目者,似天地之日月也。若人無雙目,豈能辨別賢愚,天無日月,萬物安得照耀。是故眼通五臟,氣貫五輪,外應肝候。肝藏虛而風邪郁,風邪郁而熱蘊沖,火炎上行,故攻目,目昏滲澀,疼痛赤絲皆發(fā)。營衛(wèi)實則能視,營衛(wèi)虛則昏暗。凡人餐熱物,或嗜五辛,坐濕當風,凌寒冒暑,將息失度,皆喪目之源也。
黃連膏
治一切眼目痛,瘀肉攀睛,風癢淚落不止。
樸硝(一斗,以水半斗,淘凈去土,陰干用)黃連(半斤)白丁香(五升,以水一斗,淘凈去土,攪細用)上取水,入硝、香,釜內(nèi)熬至七分,淘出,令經(jīng)宿,水面浮牙者,取出,控干,以紙袋子盛,風中懸至風化,將黃連細末熬清汁,曬干,稍用豬羊膽和,加蜜妙,點之妙矣。
滌昏膏
治一切風眼疼痛,不可忍者,洗之妙矣。
好崖蜜(一斤)黃連(一兩)沒藥(半兩)黃丹(一兩,炮紫色)上入蜜,同熬黑,煎黃連成稠汁、黃丹入藥內(nèi),煎熬稠,更入沒藥末,同熬數(shù)沸,濾去滓,洗。甚妙!后更用通天散鼻。
通天散
治偏正頭疼并腦風,通一切壅滯,明目。
赤芍藥川芎黃連黃芩玄胡索草烏頭當歸乳香(別研,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少許,紙捻子蘸藥,任之鼻。神效!
神芎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塞眼昏,并牙齒悶痛。
川芎郁金(各二錢)荊芥穗(一分)薄荷葉(一分)盆硝(二錢)紅豆(一錢。以上為細末,后入盆硝)上研勻,鼻內(nèi)三兩耳剜。力慢加藥。病甚者,兼夜之。
凡熱多風少,隨證選用諸藥。
金絲膏
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或痛。
宣黃連(半兩,銼碎,水一盞,浸一宿,取汁,再添水半盞浸滓,經(jīng)本日許,取汁,與前汁放,別用,水半盞)蜜(一兩)白礬(一字)井鹽(一分。如無,以青鹽代之)山梔子(二錢,好者,捶碎,與黃連滓同煮五七十沸,取盡力了,濾去滓,與前黃連汁一處,入余藥)上用銀瓷器內(nèi)同熬十余沸,用生絹,上細紙數(shù)重,再濾過用。時常點。
白藥子散
治一切疳眼爛目生翳,眼內(nèi)外障,赤疾,并小兒吐利疳瀉。
白藥子(一兩)甘草(半兩)上為末,用豬肝一葉,批開,糝藥五錢,水一大盞,煮熟,食后服。
胡黃連散
治一切久新赤目疼痛,不能坐臥,并大小人口瘡。
胡黃連檳榔(各半兩)麝香(少許,別研)上為細末,研細點之。如口瘡,每服半錢,麝香一字,勻口瘡大小貼之。忌食魚豬油膩物。
碧霞丹
點一切惡眼風赤者。
龍腦麝香砂(各二錢)血竭沒藥乳香銅青(各一錢)鵬砂(三錢)上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化開,點之立效。
菩薩散
治遠年近日一切眼疾。
菩薩石金精石銀金石太陰石太陽石雨余石河洛石礬礦石云母石爐甘石井泉石白滑石紫英石寒水石陽起石豬牙石代赭石碧霞石烏魚骨青鹽(各一兩)砂(半兩)密陀僧(一兩)銅青(一兩)黃丹(四兩)麝香腦子(各一錢)輕粉(一錢半)硼砂(三錢)乳香(二錢)熊膽(一斤)白砂蜜(二斤)上為細末,以井花水九大碗,熬就作四碗。點水內(nèi)落下錢許大不散,可,如散者,再熬。
濾滓,過露,旋點。
石膏羌活散
治久患雙目不睹光明,遠年近日,內(nèi)外氣障風昏暗,拳毛倒睫,一切眼疾。
羌活(治腦熱頭風)密蒙花(治羞明怕日)木賊(退翳障)香白芷(清利頭目)細辛干菜子(二味起倒睫)麻子(起拳毛)川芎(治頭痛)蒼術(明目,暖水藏)甘菊花荊芥穗(治目中生瘡)黃芩(洗心退熱)石膏(二味)本(治偏正頭痛)甘草(解諸藥毒。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食后臨臥,用蜜水一盞調下,或清茶、或淘米第二遍泔亦得,日進三服。至十日漸明,服至二十日大驗。此方醫(yī)數(shù)十余人矣。
重明散
治一切風熱內(nèi)外障氣眼疾。
川獨活川羌活川芎吳射干仙靈脾防風甘草井泉石蒼術(各半兩)丹參白術石決明(各三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日進二服,食后。
雷巖丸
治男子婦人肝經(jīng)不足,風邪內(nèi)乘上攻,眼暗淚出,羞明怕日,多見黑花,生障遮睛,瞼生風粟,或癢或痛,隱澀難開,兼久患偏正頭疼,牽引兩目,漸覺細小,視物不明。
皆因腎水不能溉濟于肝木。此藥久服,大補腎臟,添目力。
肉蓯蓉(一兩)牛膝(一兩)巴豆(一兩,浸一宿,去皮心)菊花(二兩)黑附子(一兩,去皮臍,青鹽二錢,以河水三升,同煮,為度)枸杞子(二兩)川椒(三兩,去目)上為末,元浸藥,酒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世人服藥,不知多少根源,往往不效耳。
丁香復光丸
治一切遠近目疾。
丁香(二錢)巴豆(一錢,去皮油)半夏(二兩)烏梅(半兩,去核)南硼砂(三錢)腦子(二錢)盆硝(半兩)縮砂仁(二錢半)甘草(半兩)荊芥穗(二錢)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泔下,食后,日三服。
以上諸方,系先生親驗,可錄。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素問》云∶目得血而能視,手得血而能握,其證足厥陰之經(jīng)絡所主。肝臟受虛而即補腎,實而即瀉心。
夫人之眼目者,似天地之日月也。若人無雙目,豈能辨別賢愚,天無日月,萬物安得照耀。是故眼通五臟,氣貫五輪,外應肝候。肝藏虛而風邪郁,風邪郁而熱蘊沖,火炎上行,故攻目,目昏滲澀,疼痛赤絲皆發(fā)。營衛(wèi)實則能視,營衛(wèi)虛則昏暗。凡人餐熱物,或嗜五辛,坐濕當風,凌寒冒暑,將息失度,皆喪目之源也。
黃連膏
治一切眼目痛,瘀肉攀睛,風癢淚落不止。
樸硝(一斗,以水半斗,淘凈去土,陰干用)黃連(半斤)白丁香(五升,以水一斗,淘凈去土,攪細用)上取水,入硝、香,釜內(nèi)熬至七分,淘出,令經(jīng)宿,水面浮牙者,取出,控干,以紙袋子盛,風中懸至風化,將黃連細末熬清汁,曬干,稍用豬羊膽和,加蜜妙,點之妙矣。
滌昏膏
治一切風眼疼痛,不可忍者,洗之妙矣。
好崖蜜(一斤)黃連(一兩)沒藥(半兩)黃丹(一兩,炮紫色)上入蜜,同熬黑,煎黃連成稠汁、黃丹入藥內(nèi),煎熬稠,更入沒藥末,同熬數(shù)沸,濾去滓,洗。甚妙!后更用通天散鼻。
通天散
治偏正頭疼并腦風,通一切壅滯,明目。
赤芍藥川芎黃連黃芩玄胡索草烏頭當歸乳香(別研,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少許,紙捻子蘸藥,任之鼻。神效!
神芎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塞眼昏,并牙齒悶痛。
川芎郁金(各二錢)荊芥穗(一分)薄荷葉(一分)盆硝(二錢)紅豆(一錢。以上為細末,后入盆硝)上研勻,鼻內(nèi)三兩耳剜。力慢加藥。病甚者,兼夜之。
凡熱多風少,隨證選用諸藥。
金絲膏
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紗羅所遮,或疼或痛。
宣黃連(半兩,銼碎,水一盞,浸一宿,取汁,再添水半盞浸滓,經(jīng)本日許,取汁,與前汁放,別用,水半盞)蜜(一兩)白礬(一字)井鹽(一分。如無,以青鹽代之)山梔子(二錢,好者,捶碎,與黃連滓同煮五七十沸,取盡力了,濾去滓,與前黃連汁一處,入余藥)上用銀瓷器內(nèi)同熬十余沸,用生絹,上細紙數(shù)重,再濾過用。時常點。
白藥子散
治一切疳眼爛目生翳,眼內(nèi)外障,赤疾,并小兒吐利疳瀉。
白藥子(一兩)甘草(半兩)上為末,用豬肝一葉,批開,糝藥五錢,水一大盞,煮熟,食后服。
胡黃連散
治一切久新赤目疼痛,不能坐臥,并大小人口瘡。
胡黃連檳榔(各半兩)麝香(少許,別研)上為細末,研細點之。如口瘡,每服半錢,麝香一字,勻口瘡大小貼之。忌食魚豬油膩物。
碧霞丹
點一切惡眼風赤者。
龍腦麝香砂(各二錢)血竭沒藥乳香銅青(各一錢)鵬砂(三錢)上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化開,點之立效。
菩薩散
治遠年近日一切眼疾。
菩薩石金精石銀金石太陰石太陽石雨余石河洛石礬礦石云母石爐甘石井泉石白滑石紫英石寒水石陽起石豬牙石代赭石碧霞石烏魚骨青鹽(各一兩)砂(半兩)密陀僧(一兩)銅青(一兩)黃丹(四兩)麝香腦子(各一錢)輕粉(一錢半)硼砂(三錢)乳香(二錢)熊膽(一斤)白砂蜜(二斤)上為細末,以井花水九大碗,熬就作四碗。點水內(nèi)落下錢許大不散,可,如散者,再熬。
濾滓,過露,旋點。
石膏羌活散
治久患雙目不睹光明,遠年近日,內(nèi)外氣障風昏暗,拳毛倒睫,一切眼疾。
羌活(治腦熱頭風)密蒙花(治羞明怕日)木賊(退翳障)香白芷(清利頭目)細辛干菜子(二味起倒睫)麻子(起拳毛)川芎(治頭痛)蒼術(明目,暖水藏)甘菊花荊芥穗(治目中生瘡)黃芩(洗心退熱)石膏(二味)本(治偏正頭痛)甘草(解諸藥毒。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食后臨臥,用蜜水一盞調下,或清茶、或淘米第二遍泔亦得,日進三服。至十日漸明,服至二十日大驗。此方醫(yī)數(shù)十余人矣。
重明散
治一切風熱內(nèi)外障氣眼疾。
川獨活川羌活川芎吳射干仙靈脾防風甘草井泉石蒼術(各半兩)丹參白術石決明(各三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日進二服,食后。
雷巖丸
治男子婦人肝經(jīng)不足,風邪內(nèi)乘上攻,眼暗淚出,羞明怕日,多見黑花,生障遮睛,瞼生風粟,或癢或痛,隱澀難開,兼久患偏正頭疼,牽引兩目,漸覺細小,視物不明。
皆因腎水不能溉濟于肝木。此藥久服,大補腎臟,添目力。
肉蓯蓉(一兩)牛膝(一兩)巴豆(一兩,浸一宿,去皮心)菊花(二兩)黑附子(一兩,去皮臍,青鹽二錢,以河水三升,同煮,為度)枸杞子(二兩)川椒(三兩,去目)上為末,元浸藥,酒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世人服藥,不知多少根源,往往不效耳。
丁香復光丸
治一切遠近目疾。
丁香(二錢)巴豆(一錢,去皮油)半夏(二兩)烏梅(半兩,去核)南硼砂(三錢)腦子(二錢)盆硝(半兩)縮砂仁(二錢半)甘草(半兩)荊芥穗(二錢)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泔下,食后,日三服。
以上諸方,系先生親驗,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