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腸風(fēng)下血方,及治痔漏,又名立效散。(饒州周道太丞傳。)
皮(一個) 皂角刺(二兩) KT 藤子(一個,去穣,銼碎,別碾為末) 豬牙皂角(一兩) 白礬(半兩)
除KT 藤子外,上四味入瓷瓶內(nèi),鹽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 ,令煙盡為度。取出,攤冷,杵,羅細(xì)末,入KT 藤子末和勻。每服一大錢,溫酒調(diào)下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腸風(fēng)下血方,及治痔漏,又名立效散。(饒州周道太丞傳。)
皮(一個) 皂角刺(二兩) KT 藤子(一個,去穣,銼碎,別碾為末) 豬牙皂角(一兩) 白礬(半兩)
除KT 藤子外,上四味入瓷瓶內(nèi),鹽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 ,令煙盡為度。取出,攤冷,杵,羅細(xì)末,入KT 藤子末和勻。每服一大錢,溫酒調(diào)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