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查古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主要原料:水發(fā)海參300克,黨參10克,枸杞子10克,玉蘭片50克,醬油10克,料酒15克,淀粉25克,清湯75克,植物油35克,白糖、味精適量,蔥、椒油少許。
制作方法:黨參切片,按水蒸提取黨參濃縮汁10克,枸杞子洗凈,置小碗內(nèi),上屜蒸熟。將發(fā)好的海參順直切,大的用刀切3塊,小的切2塊,用沸水燙好,蔥切段,玉蘭片切薄片,用沸水燙一燙。炒勺加油,待熱時加蔥烹鍋,將海參加入勺中,加調(diào)料翻炒,湯沸時移至小火煨烤,烤至湯汁適宜時,加入黨參濃縮汁及玉蘭片。調(diào)好口味,再加入蒸熟的枸杞子,用淀粉勾汁,加椒油即成。
效用說明:補(bǔ)脾胃,益精血。適宜于體倦乏力、頭暈眼花、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等虛弱病癥。對于慢性肝炎、糖尿病、貧血、肺結(jié)核、神經(jīng)衰弱青皆可食用,也可作為癌癥病人的輔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