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回春錄》 癲狂

    作者: 王士維

    李某,戊年冬,醉飲夜歸,為查段人員所嚇,神志即以漸昏,治之罔效。至于不避親疏,裸衣笑罵,力大無制,糞穢不知。己年夏延孟英視之,用∶石菖蒲 遠志 龍齒 龜板 犀角 羚羊角 元參 丹參 知(母)(黃)柏 梔子 龍膽草 枳實 黃連 竺黃 竹瀝 石膏 赭石 黑鉛 鐵落,出入為方,十余帖,吐瀉膠痰甚多。繼予磁朱丸,漸以向愈。

    李叟,年逾古稀,意欲納外家,雖露其情,而子孫以其耄且瞽也,不敢從。因此漸病狂惑,群醫(yī)咸謂神志不足,廣投熱補之藥,愈服愈劇。始延孟英診之∶脈勁搏指,面赤不言,口涎自流,力大無制。曰∶此因秉賦過強,陽氣偏盛。姑勿論其脈證,即起病一端,概可見矣。如果命門火衰,早已萎靡不振,焉能興此念頭?醫(yī)見其老,輒疑其虛。

    須知根本不堅實者,不能享長年。既享大壽,其得于天者必濃。況人年五十,陰年先衰。徐靈胎所謂∶“千年之木,往往自焚”,夫陰盡火炎,萬物皆然。去年冬,吾治邵可亭孤陽喘逆,壯水清火之外,天生甘露飲(即北梨汁)灌至二百余斤,病已漸平。僅誤于兩盞姜湯,前功盡墜。可見陰難充長,火易燎原。今(肉)桂、附(片)、仙茅、鹿茸、(人)參、(巴)戟、(紫)河車等藥,服之已久。更將何物以生其涸竭之水,而和其亢極之陽乎?尋果不起。

    江某,年三十余,忽兩目發(fā)赤,牙齦腫痛,漸至狂妄,奔走罵人,不避親長,其父惶惶,求孟英診之,脈大而數(shù),重按虛散。與∶東洋參 熟地黃 辰砂 磁石 龍齒 菖蒲 棗仁 琥珀 肉桂 金箔 龍眼肉為劑,投匕即安,翼日能課徒矣。

    王月鋤令媳,于廟見(古時結(jié)婚儀式)時,忽然目偏左視,揚手妄言,諸親駭然。詰其婢媵,素無此恙。速

    孟英視之,脈弦滑而微數(shù),苔黃脘悶。蓋時雖春暮,天氣酷熱,兼以勞則火升,挾其素有之痰而使然也。與∶犀(角) 羚(羊角) 梔(子) (連)翹 元參 丹參 薄荷 花粉,送(服)礞石滾痰丸,三服而痰下神清。改投清養(yǎng)遂愈。次年即誕子。

    朱養(yǎng)心后人名大鏞者,新婚后,神呆目瞪,言語失倫,或疑其體弱神怯,與鎮(zhèn)補安神諸藥,馴至善饑善怒,罵詈如狂,其族兄已生邀孟英診之,右脈洪滑。與∶犀角 石膏 菖蒲膽星 竹瀝 知母,吞礞石滾痰丸而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