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氣不足,便濁下注,以四君攝精治。
真西黨 茯神 牡蠣 北五味 炙草 淮山藥 萆 牛膝 炒白芍
又丸方,即前方加于術(shù)、米仁,湘蓮肉。
■
久濁元虛,六脈無力,健中升清,自然安適。
制于術(shù) 萆 生米仁 牡蠣 冬瓜子 赤苓 澤瀉 沙蒺藜 山藥 甘草梢
脾腎兩虛,腰痛便濁,未免費心太過,君火下陷,但此患久纏命門,陽氣不攝,以致上脈沉弱,大便溏薄。擬補中益氣合滋腎法(服過大黃數(shù)兩未效。)
真西黨 熟地 茯神 肉桂 炙草 制于術(shù) 升麻 棗仁 萆 湘蓮
丸方,去萆 ,加五味、金櫻子、阿膠,搗丸。
誤服藥酒,熱注膀胱,小便下濁,久延不痊,煩渴肉削。診得六脈并不弦數(shù)。茲用補中益氣加減法。
西黨參 熟地 麥冬 萆 升麻 蘆根 制于術(shù) 茯神 五味 牡蠣 湘蓮
便濁腰痛,督脈受傷,以固精補氣治。
大熟地 金櫻子 川斷 龍骨 凈歸身 芡實 狗脊 杜仲
久濁不止,腎部痿痛,厘清溫潤治。
西黨參 川萆 淡蓯蓉 杜仲 生歸身 大熟地 赤茯苓 沙蒺藜 牡蠣 湘蓮肉
尿血兼濁,頻解溺痛,左肋不和,恐有蓄血,此方暫服。
川連 萆 瓦楞子 甘草 歸須 赤苓 元胡索
便濁久纏,濕火下注也。升清分利治。
元生地 川萆 炙升麻 赤苓 蓮須 丹皮 甘草梢 生米仁 澤瀉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氣不足,便濁下注,以四君攝精治。
真西黨 茯神 牡蠣 北五味 炙草 淮山藥 萆 牛膝 炒白芍
又丸方,即前方加于術(shù)、米仁,湘蓮肉。
■
久濁元虛,六脈無力,健中升清,自然安適。
制于術(shù) 萆 生米仁 牡蠣 冬瓜子 赤苓 澤瀉 沙蒺藜 山藥 甘草梢
■
脾腎兩虛,腰痛便濁,未免費心太過,君火下陷,但此患久纏命門,陽氣不攝,以致上脈沉弱,大便溏薄。擬補中益氣合滋腎法(服過大黃數(shù)兩未效。)
真西黨 熟地 茯神 肉桂 炙草 制于術(shù) 升麻 棗仁 萆 湘蓮
丸方,去萆 ,加五味、金櫻子、阿膠,搗丸。
■
誤服藥酒,熱注膀胱,小便下濁,久延不痊,煩渴肉削。診得六脈并不弦數(shù)。茲用補中益氣加減法。
西黨參 熟地 麥冬 萆 升麻 蘆根 制于術(shù) 茯神 五味 牡蠣 湘蓮
■
便濁腰痛,督脈受傷,以固精補氣治。
大熟地 金櫻子 川斷 龍骨 凈歸身 芡實 狗脊 杜仲
■
久濁不止,腎部痿痛,厘清溫潤治。
西黨參 川萆 淡蓯蓉 杜仲 生歸身 大熟地 赤茯苓 沙蒺藜 牡蠣 湘蓮肉
■
尿血兼濁,頻解溺痛,左肋不和,恐有蓄血,此方暫服。
川連 萆 瓦楞子 甘草 歸須 赤苓 元胡索
■
便濁久纏,濕火下注也。升清分利治。
元生地 川萆 炙升麻 赤苓 蓮須 丹皮 甘草梢 生米仁 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