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骨痹者,乃嗜欲不節(jié),傷于腎也。腎氣內(nèi)消,則不能關禁,不能關禁,則中上俱亂,中上俱亂,則三焦之氣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飲食不糟粕,飲食不糟粕則精氣日衰,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邪氣妄入則上沖心舌,上沖心舌則為不語,中犯脾胃則為不充,下流腰膝則為不遂,傍攻四肢則為不仁。寒在中則脈遲,熱在中則脈數(shù),風在中則脈浮,濕在中則脈濡,虛在中則脈滑,其證不一,要在詳明,治療法列于后章。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骨痹者,乃嗜欲不節(jié),傷于腎也。腎氣內(nèi)消,則不能關禁,不能關禁,則中上俱亂,中上俱亂,則三焦之氣痞而不通,三焦痞而飲食不糟粕,飲食不糟粕則精氣日衰,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邪氣妄入則上沖心舌,上沖心舌則為不語,中犯脾胃則為不充,下流腰膝則為不遂,傍攻四肢則為不仁。寒在中則脈遲,熱在中則脈數(shù),風在中則脈浮,濕在中則脈濡,虛在中則脈滑,其證不一,要在詳明,治療法列于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