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術(shù)去皮梗,去濕利水,用麩炒微黃色,補中用凈土炒黃色,補脾胃制水,其味甘而氣濃,利水燥濕,宜用各處山術(shù),其味淡而能滲,醫(yī)不可不審也。
蒼術(shù)去皮用米泔水浸一宿,切片曝干,淡淡鹽水微炒黃色,再曝干貯之,久而不吐霜汁可美。鹽水制過,其 燥之烈性頗純,不傷真液。出茅山,緊小沉重為佳。
陳皮消痰理氣,用福州紅色者,謂之橘紅,其味辛而性燥,要去白穣凈而力愈大。
若和中補脾胃,不必去白,惟去粗穣而已。用廣州者宜,其味甘辛而性溫和,所以善和中而益脾也。今觀廣皮濃和軟潤,福皮薄而剛燥,從可知矣。炒則氣耗而力微。
青皮溫水浸一時去穣,切片用麩炒。疏肝氣積泠用醋炒。
枳殼熱水浸一時取起,殼干,慢火煨透,然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氣,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
半夏用滾水入明礬或皮硝同泡,泡之時勿得動,一俟湯冷,又易滾湯泡之,泡五七次者為佳。切片,仍以生姜搗汁拌,微炒過用。去風痰、濕痰皆用此。若理脾止瀉,加六君子湯。中用者,宜半夏曲,曲之性不甚燥而得中和故也。其造法在后。
天南星用陳久者,滾湯、明礬同泡,如半夏例,亦以姜汁拌和。其驚風、風痰,小兒方中用者,以泡過者為末,裝入臘月黃牛膽汁中,透風處陰干用之。
人參去蘆,其蘆能上涌吐痰。無制,惟用黃亮結(jié)實者,其力大,松放輕虛者無力。
遼東本地名清河者,最取好參。
黃北地如箭干者佳,削皮劈開,用蜜水涂之,慢火炙過,用補中益氣如是??鄬嶋砝硪怨瘫?,須酒炒。
當歸去土,劈開用酒浸洗,曬干切片。
生地黃用無灰酒洗過,曬干。用鮮地黃搗汁,熬膏用木石臼,忌鐵器。胃弱者,用姜汁炒。脾氣滯而膈間痞悶不能服陰藥者,須用之,以砂仁水濕同生地黃炒,則皆無礙也。
熟地黃用無灰酒洗,曬干用。若作丸,以酒浸爛,木石臼中搗如泥。若蜜丸,先以和蜜勻,然后入眾藥,則不患不均矣。
芍藥熱水泡半日,切片酒炒過,則不患酸寒伐生氣。行血分,得酒制尤力大。脾胃不足嘔噦者,有用姜炒。
茯苓無制,惟揀云南結(jié)實而雪白者為佳。去皮凈,若清浮腫、水腫、腫病不必去皮,五皮散單用茯苓皮是也。四君子湯中用,必須南苓。五苓散中用,必須西苓方可。論淡滲,西苓尤速也。
豬苓鋒刀削去黑皮,一水泡透,用槌打?qū)崳兄善?/p>
澤瀉削去毛,熱水浸半時,切片。
黃連酒炒,去頭目之火。姜汁炒,去痰火、胃火,不傷脾胃,去實火。三黃解毒湯中用,不必制,只要去毛凈。
黃芩治頭目疾,須酒炒。去肺火生用,去虛痰火姜汁炒。治上病用片芩,治下病用條芩。
黃柏酒炒,腎家用鹽水炒。
梔子破,微炒,去浮火,連殼用,瀉小腸火。獨用仁,炒過研破煎得味出。凡仁入煎,俱要碎。
知母治嗽酒炒,入腎鹽水炒,去毛皮凈。
牛膝去蘆,酒洗,干切。
杜仲去粗皮切,姜汁炒,斷絲,其絲不斷又復炒。孕娠用糯米同炒之。
破故紙微炒香。
巴戟天煮水泡透,以木槌打碎,擘去心。
小茴香微炒,入煎藥研碎。
滑石揀去粗者,擇細膩者,研為極細末,水飛入藥。今粗入煎湯,皆不作效。
石膏研極細,調(diào)入藥尤效。作散者, 熟。入煎劑半生半熟。
麥門冬熟水泡一時,透去心用,如不去心服,反令人心煩躁悶。
天門冬制同麥門年,入丸藥酒浸極爛,搗如泥,調(diào)和眾藥。
濃樸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白扁豆炒熟去殼,微搗碎用。
薏苡仁炒微黃色。
桃仁泡去皮尖及雙仁者,云雙仁能殺人,縱不殺人必有毒。
杏仁制同上,入煎劑,研如泥用。
栝蔞仁打去殼,取仁研碎入煎。
大黃陜西莊南衛(wèi)者有力,不作腹痛。川者力遲而痛。瀉實者生用,虛弱者酒蒸熟用。
樸硝冬天度一次者尤妙,未度擇凈,定分兩入盞,以熱水泡之。同入煎眾藥,渣中滲去而力不全。
葶藶紙炒,研碎入煎。
車前子微炒,研碎入煎。
海藻、海帶、昆布、海粉、青鹽之類,俱熱水洗冷,曬干入藥。
木香不得見火,惟為末入煎、磨汁,內(nèi)熟湯中服。
沉香、檀香同上法。
丁香、砂仁、白豆蔻俱宜為末,調(diào)入湯煎劑,必待煎半熟,方可入也。不爾香氣皆泄散去,所以不作效。
三棱熱水泡浸一時,慢火煨透切。
莪術(shù)制同上。
何首烏干者,米泔水浸透,竹刀刮去皮切片,用黑豆以水浸透,同首烏蒸之,豆熟為度,九次者佳。
白蒺藜炒研去刺,研碎入煎。
山茱萸熱湯泡軟,剝?nèi)ズ恕?/p>
吳茱萸熱湯泡,去頭水,曬干用。
巴豆去油凈。本草云∶生溫有毒,熟寒無毒。今之去油,生用為避寒也。殊不知寒不足避,當避其大毒。
況《本經(jīng)》全無去油之制法。陶氏煮令黃黑,然亦太過,不如去其心膜者,五度換水,各煮一沸為佳。《局方》化滯丸而巴豆不去油,只以巴豆煮熟用之,深得其性也。
牽牛微炒,搗取頭末有力。
斑蝥去頭足,同糯炒,令黃。有以牡蠣同炒之。
穿山甲同蛤粉炒黃色,研末調(diào)入藥。
蜈蚣慢火炙去頭足,研末入湯。
桑螵蛸當中破,慢火炙之。
甘遂面包煨熟,去面。
阿膠打碎如豆大,用蛤粉同炒成珠用,入湯藥,不可眾藥同煎,必藥熟起去渣,復以同阿膠入凈湯中化清服。
膃肭臍內(nèi)滾水泡,去毛凈,切片,新瓦上下,慢火炕干,入藥。
紫河車用熱米泔水洗凈,然后用麝香湯洗,上下新瓦炕干,入藥。有鮮煮食,必用椒姜。
使君子慢火煨香,熟用。
肉豆蔻面包煨,去油,熟切入藥。
茯神去木,研細,水飛過用。
陽起石用火 透紅,研極細面入藥。
硫黃用芭蕉搗汁煮之,后以甘草湯煮之方無毒。
牡礪火 淬醋,盤中又 又淬五七次為佳。
蠶白微炒,研末入藥。
皂角去皮弦,慢火炙黃用。
藿香洗去土凈,曬干用。
干漆用新瓦上下合定,火 黑煙盡方可用。以其性氣大悍,服之大傷血氣。若去煙而用之,止破瘀血而不傷元血,若血暈不醒人事者,即燒煙熏之,立蘇,足可以見其悍也。
砒霜凡入藥劑如 喘丸、三品丸、斬兒丹亦不能舍之不用也。用之者不知制度,其不殺人者幾希。
每將砒石一兩打碎,用明礬一兩為末,蓋砒上貯罐中,入明火一 ,以礬枯為度,砒之悍氣隨煙而去。駐形于礬中者,庶幾無毒,用之不傷也。凡用砒霜,即用礬霜是也。
黃丹凡用丹入藥,如生肌膏、生肌散皆必用之。緣丹性寒,得火煉形,而陰中之陽,有坎離之義集之,生肌去毒者也。今市肆售利,牽假河沙混之,其不飛澄沙石,用之必然無效。凡丹須冷器,以水飛過,仍炒干用入劑。
桑白皮刮去紅皮,切碎用,酒炒微黃色為度。
常山用酒浸過宿切用則不吐。
大腹皮擘去垢黑,用溫水洗凈,又用酒洗用,有用大豆汁洗方可用。孫真人云∶鳩鳥多棲此樹,遺屎在皮上,不凈恐有毒。今人用之不制,曾有人服之而致死者,其可忽諸?
青鹽溫水洗,去塵土,火 過用。
蛤蚧用酒洗溫凈,慢火炙熟,研入藥。
白硼砂用口含過,得溫用。
爐甘石用傾銀罐 紅,傾出在三黃湯內(nèi)三五七尤佳。然后用三黃湯懸飴煮干,露一夜焙干用。
珍珠豆腐內(nèi)蒸過,鐵臼內(nèi)搗末研用。有用火 ,非其制也。一說入目,貴乎生用。
瑪瑙犬肉內(nèi)煮之,火 紅,醋淬用。
琥珀用細布包,內(nèi)豆腐鍋中煮之,然后灰火略煨過。一云安心神俱宜生搗,入目制過用。
血竭用燈草同研則成粉。
磁石火 淬過。
砂成塊者,槌碎,乳汁浸一宿,瓦器烙干,乳用。
石蟹火煨,醋淬過。
白丁香入目者,三黃湯煮,干焙用。
針粉用隔紙,有用火 黃色。
石燕火 ,醋淬用。
石決明火 ,童便淬。
龍膽水化開點目,焙干研為末入散。
龍骨火 。
巴豆去油凈,成粉,用白絹包,甘草水煮,焙干用,方可入目。
海螵蛸用濕紙包,煨過方用。
鷹條用三黃湯飛,甘草湯煮一次,焙干用。
罌粟殼用熱水泡軟擘去筋膜,切成絲。用蜜水微炒,曬干用。忌蒜、醋、胡椒。
蕤仁去衣,綿紙包,研去油。
花蜘蛛醋浸死,瓦上烙干,去足用。
翠白用傾銀罐 如膏,醋中淬,焙干。
香附子舂去毛,用凈米、童便浸一宿,取起用凈水洗過,炒干用。婦科以醋復燥之。
玄參用酒洗去塵土,切片曬干用。玄參行表治浮游無根之火,得酒氣而力愈健。
運翹擇去枝根及心,研碎火煎。
蔓荊子舂以酒炒過入煎,今人往往不研不炒而用之,多不作效。
決明子、蘿卜子、芥子、蘇子、韭子、青葙子凡藥中用子者,俱要炒過研碎,入煎方得味出。
若不碎,如米之在殼,雖煮之終日,米味豈能出哉!
干姜生用發(fā)表汗,炒過溫脾而守中,胃間熱虛甚者,如補中益氣湯中加之,當慢火煨焦黑。
紫菀茸用酒洗去土,曬干用。
桂有謂肉桂則濃桂,以滋腎者也。當刮去粗皮,惟存其肉而用之,故曰肉桂。其余行血循經(jīng),止用薄桂。
違志熱水泡浸一時,破肉去梗,和甘草煮半伏時,去草不用。
枇杷葉治咳嗽,去毛,不凈反令人嗽。本草云∶四月采葉曝干,用時須火炙,以布拭去毛,去毛不盡,以栗稈作刷刷之,令盡。有用甘草湯洗,有用姜湯洗,有以酥涂炙用。初采濕者,一葉重一兩,干則三葉重一兩方好。
石斛用酒洗,炙干或蒸過,焙干用俱可。
甘草涼藥中生用,溫以補脾,必須炙熟。
仙茅糯米泔水浸三宿,用竹刀刮去皮,木砧上切片,陰干用。
續(xù)斷酒浸一宿,捶碎去筋膜,曬干用。
松香用明凈者,名瀝清。入滾水煮三炷香,撈起放涼水缸中拔之一時,復入鍋煮三炷香,次入涼水拔,如此七次。微入灰湯并酒,量水一石,入灰湯、酒各一斗,煮之再拔,便曬干,聽用。
此藥最要制法極精,稍有不精,服之殺人?!独m(xù)醫(yī)說》有人制造不精,服之腸塞而死。然則制藥之法,可不慎哉!
《古今醫(yī)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東扶)著。十卷。選擇歷代醫(yī)案加以按語,發(fā)揮醫(yī)案的義理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術(shù)去皮梗,去濕利水,用麩炒微黃色,補中用凈土炒黃色,補脾胃制水,其味甘而氣濃,利水燥濕,宜用各處山術(shù),其味淡而能滲,醫(yī)不可不審也。
蒼術(shù)去皮用米泔水浸一宿,切片曝干,淡淡鹽水微炒黃色,再曝干貯之,久而不吐霜汁可美。鹽水制過,其 燥之烈性頗純,不傷真液。出茅山,緊小沉重為佳。
陳皮消痰理氣,用福州紅色者,謂之橘紅,其味辛而性燥,要去白穣凈而力愈大。
若和中補脾胃,不必去白,惟去粗穣而已。用廣州者宜,其味甘辛而性溫和,所以善和中而益脾也。今觀廣皮濃和軟潤,福皮薄而剛燥,從可知矣。炒則氣耗而力微。
青皮溫水浸一時去穣,切片用麩炒。疏肝氣積泠用醋炒。
枳殼熱水浸一時取起,殼干,慢火煨透,然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氣,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
半夏用滾水入明礬或皮硝同泡,泡之時勿得動,一俟湯冷,又易滾湯泡之,泡五七次者為佳。切片,仍以生姜搗汁拌,微炒過用。去風痰、濕痰皆用此。若理脾止瀉,加六君子湯。中用者,宜半夏曲,曲之性不甚燥而得中和故也。其造法在后。
天南星用陳久者,滾湯、明礬同泡,如半夏例,亦以姜汁拌和。其驚風、風痰,小兒方中用者,以泡過者為末,裝入臘月黃牛膽汁中,透風處陰干用之。
人參去蘆,其蘆能上涌吐痰。無制,惟用黃亮結(jié)實者,其力大,松放輕虛者無力。
遼東本地名清河者,最取好參。
黃北地如箭干者佳,削皮劈開,用蜜水涂之,慢火炙過,用補中益氣如是??鄬嶋砝硪怨瘫?,須酒炒。
當歸去土,劈開用酒浸洗,曬干切片。
生地黃用無灰酒洗過,曬干。用鮮地黃搗汁,熬膏用木石臼,忌鐵器。胃弱者,用姜汁炒。脾氣滯而膈間痞悶不能服陰藥者,須用之,以砂仁水濕同生地黃炒,則皆無礙也。
熟地黃用無灰酒洗,曬干用。若作丸,以酒浸爛,木石臼中搗如泥。若蜜丸,先以和蜜勻,然后入眾藥,則不患不均矣。
芍藥熱水泡半日,切片酒炒過,則不患酸寒伐生氣。行血分,得酒制尤力大。脾胃不足嘔噦者,有用姜炒。
茯苓無制,惟揀云南結(jié)實而雪白者為佳。去皮凈,若清浮腫、水腫、腫病不必去皮,五皮散單用茯苓皮是也。四君子湯中用,必須南苓。五苓散中用,必須西苓方可。論淡滲,西苓尤速也。
豬苓鋒刀削去黑皮,一水泡透,用槌打?qū)崳兄善?/p>
澤瀉削去毛,熱水浸半時,切片。
黃連酒炒,去頭目之火。姜汁炒,去痰火、胃火,不傷脾胃,去實火。三黃解毒湯中用,不必制,只要去毛凈。
黃芩治頭目疾,須酒炒。去肺火生用,去虛痰火姜汁炒。治上病用片芩,治下病用條芩。
黃柏酒炒,腎家用鹽水炒。
梔子破,微炒,去浮火,連殼用,瀉小腸火。獨用仁,炒過研破煎得味出。凡仁入煎,俱要碎。
知母治嗽酒炒,入腎鹽水炒,去毛皮凈。
牛膝去蘆,酒洗,干切。
杜仲去粗皮切,姜汁炒,斷絲,其絲不斷又復炒。孕娠用糯米同炒之。
破故紙微炒香。
巴戟天煮水泡透,以木槌打碎,擘去心。
小茴香微炒,入煎藥研碎。
滑石揀去粗者,擇細膩者,研為極細末,水飛入藥。今粗入煎湯,皆不作效。
石膏研極細,調(diào)入藥尤效。作散者, 熟。入煎劑半生半熟。
麥門冬熟水泡一時,透去心用,如不去心服,反令人心煩躁悶。
天門冬制同麥門年,入丸藥酒浸極爛,搗如泥,調(diào)和眾藥。
濃樸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白扁豆炒熟去殼,微搗碎用。
薏苡仁炒微黃色。
桃仁泡去皮尖及雙仁者,云雙仁能殺人,縱不殺人必有毒。
杏仁制同上,入煎劑,研如泥用。
栝蔞仁打去殼,取仁研碎入煎。
大黃陜西莊南衛(wèi)者有力,不作腹痛。川者力遲而痛。瀉實者生用,虛弱者酒蒸熟用。
樸硝冬天度一次者尤妙,未度擇凈,定分兩入盞,以熱水泡之。同入煎眾藥,渣中滲去而力不全。
葶藶紙炒,研碎入煎。
車前子微炒,研碎入煎。
海藻、海帶、昆布、海粉、青鹽之類,俱熱水洗冷,曬干入藥。
木香不得見火,惟為末入煎、磨汁,內(nèi)熟湯中服。
沉香、檀香同上法。
丁香、砂仁、白豆蔻俱宜為末,調(diào)入湯煎劑,必待煎半熟,方可入也。不爾香氣皆泄散去,所以不作效。
三棱熱水泡浸一時,慢火煨透切。
莪術(shù)制同上。
何首烏干者,米泔水浸透,竹刀刮去皮切片,用黑豆以水浸透,同首烏蒸之,豆熟為度,九次者佳。
白蒺藜炒研去刺,研碎入煎。
山茱萸熱湯泡軟,剝?nèi)ズ恕?/p>
吳茱萸熱湯泡,去頭水,曬干用。
巴豆去油凈。本草云∶生溫有毒,熟寒無毒。今之去油,生用為避寒也。殊不知寒不足避,當避其大毒。
況《本經(jīng)》全無去油之制法。陶氏煮令黃黑,然亦太過,不如去其心膜者,五度換水,各煮一沸為佳。《局方》化滯丸而巴豆不去油,只以巴豆煮熟用之,深得其性也。
牽牛微炒,搗取頭末有力。
斑蝥去頭足,同糯炒,令黃。有以牡蠣同炒之。
穿山甲同蛤粉炒黃色,研末調(diào)入藥。
蜈蚣慢火炙去頭足,研末入湯。
桑螵蛸當中破,慢火炙之。
甘遂面包煨熟,去面。
阿膠打碎如豆大,用蛤粉同炒成珠用,入湯藥,不可眾藥同煎,必藥熟起去渣,復以同阿膠入凈湯中化清服。
膃肭臍內(nèi)滾水泡,去毛凈,切片,新瓦上下,慢火炕干,入藥。
紫河車用熱米泔水洗凈,然后用麝香湯洗,上下新瓦炕干,入藥。有鮮煮食,必用椒姜。
使君子慢火煨香,熟用。
肉豆蔻面包煨,去油,熟切入藥。
茯神去木,研細,水飛過用。
陽起石用火 透紅,研極細面入藥。
硫黃用芭蕉搗汁煮之,后以甘草湯煮之方無毒。
牡礪火 淬醋,盤中又 又淬五七次為佳。
蠶白微炒,研末入藥。
皂角去皮弦,慢火炙黃用。
藿香洗去土凈,曬干用。
干漆用新瓦上下合定,火 黑煙盡方可用。以其性氣大悍,服之大傷血氣。若去煙而用之,止破瘀血而不傷元血,若血暈不醒人事者,即燒煙熏之,立蘇,足可以見其悍也。
砒霜凡入藥劑如 喘丸、三品丸、斬兒丹亦不能舍之不用也。用之者不知制度,其不殺人者幾希。
每將砒石一兩打碎,用明礬一兩為末,蓋砒上貯罐中,入明火一 ,以礬枯為度,砒之悍氣隨煙而去。駐形于礬中者,庶幾無毒,用之不傷也。凡用砒霜,即用礬霜是也。
黃丹凡用丹入藥,如生肌膏、生肌散皆必用之。緣丹性寒,得火煉形,而陰中之陽,有坎離之義集之,生肌去毒者也。今市肆售利,牽假河沙混之,其不飛澄沙石,用之必然無效。凡丹須冷器,以水飛過,仍炒干用入劑。
桑白皮刮去紅皮,切碎用,酒炒微黃色為度。
常山用酒浸過宿切用則不吐。
大腹皮擘去垢黑,用溫水洗凈,又用酒洗用,有用大豆汁洗方可用。孫真人云∶鳩鳥多棲此樹,遺屎在皮上,不凈恐有毒。今人用之不制,曾有人服之而致死者,其可忽諸?
青鹽溫水洗,去塵土,火 過用。
蛤蚧用酒洗溫凈,慢火炙熟,研入藥。
白硼砂用口含過,得溫用。
爐甘石用傾銀罐 紅,傾出在三黃湯內(nèi)三五七尤佳。然后用三黃湯懸飴煮干,露一夜焙干用。
珍珠豆腐內(nèi)蒸過,鐵臼內(nèi)搗末研用。有用火 ,非其制也。一說入目,貴乎生用。
瑪瑙犬肉內(nèi)煮之,火 紅,醋淬用。
琥珀用細布包,內(nèi)豆腐鍋中煮之,然后灰火略煨過。一云安心神俱宜生搗,入目制過用。
血竭用燈草同研則成粉。
磁石火 淬過。
砂成塊者,槌碎,乳汁浸一宿,瓦器烙干,乳用。
石蟹火煨,醋淬過。
白丁香入目者,三黃湯煮,干焙用。
針粉用隔紙,有用火 黃色。
石燕火 ,醋淬用。
石決明火 ,童便淬。
龍膽水化開點目,焙干研為末入散。
龍骨火 。
巴豆去油凈,成粉,用白絹包,甘草水煮,焙干用,方可入目。
海螵蛸用濕紙包,煨過方用。
鷹條用三黃湯飛,甘草湯煮一次,焙干用。
罌粟殼用熱水泡軟擘去筋膜,切成絲。用蜜水微炒,曬干用。忌蒜、醋、胡椒。
蕤仁去衣,綿紙包,研去油。
花蜘蛛醋浸死,瓦上烙干,去足用。
翠白用傾銀罐 如膏,醋中淬,焙干。
香附子舂去毛,用凈米、童便浸一宿,取起用凈水洗過,炒干用。婦科以醋復燥之。
玄參用酒洗去塵土,切片曬干用。玄參行表治浮游無根之火,得酒氣而力愈健。
運翹擇去枝根及心,研碎火煎。
蔓荊子舂以酒炒過入煎,今人往往不研不炒而用之,多不作效。
決明子、蘿卜子、芥子、蘇子、韭子、青葙子凡藥中用子者,俱要炒過研碎,入煎方得味出。
若不碎,如米之在殼,雖煮之終日,米味豈能出哉!
干姜生用發(fā)表汗,炒過溫脾而守中,胃間熱虛甚者,如補中益氣湯中加之,當慢火煨焦黑。
紫菀茸用酒洗去土,曬干用。
桂有謂肉桂則濃桂,以滋腎者也。當刮去粗皮,惟存其肉而用之,故曰肉桂。其余行血循經(jīng),止用薄桂。
違志熱水泡浸一時,破肉去梗,和甘草煮半伏時,去草不用。
枇杷葉治咳嗽,去毛,不凈反令人嗽。本草云∶四月采葉曝干,用時須火炙,以布拭去毛,去毛不盡,以栗稈作刷刷之,令盡。有用甘草湯洗,有用姜湯洗,有以酥涂炙用。初采濕者,一葉重一兩,干則三葉重一兩方好。
石斛用酒洗,炙干或蒸過,焙干用俱可。
甘草涼藥中生用,溫以補脾,必須炙熟。
仙茅糯米泔水浸三宿,用竹刀刮去皮,木砧上切片,陰干用。
續(xù)斷酒浸一宿,捶碎去筋膜,曬干用。
松香用明凈者,名瀝清。入滾水煮三炷香,撈起放涼水缸中拔之一時,復入鍋煮三炷香,次入涼水拔,如此七次。微入灰湯并酒,量水一石,入灰湯、酒各一斗,煮之再拔,便曬干,聽用。
此藥最要制法極精,稍有不精,服之殺人?!独m(xù)醫(yī)說》有人制造不精,服之腸塞而死。然則制藥之法,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