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jīng)》 乙足厥陰肝之經(jīng)

    作者: 王國瑞

    (正五穴,其支二穴,共計七穴)

    大敦 為井木,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治七疝,陰肝心痛,腹脹,臍下急,中熱,尸厥,血崩。

    行間 為滎火。在足大趾間動脈中。治水蠱、脹滿,心疼咳逆,吐血咽干,寒疝,溺難太沖 為輸土。在足大趾本節(jié)后二寸骨罅間,動脈中,系太沖脈。治腹中諸疾,胸脅支滿,水不通,漏下,賁中疼,陰挺出,馬刀腋腫。

    中封 為經(jīng)金。在踝內(nèi)前一寸。斜行小脈上,伸足仰趾取。治瘧寒熱,腹痛寒疝,足痛曲泉 為合水。在膝內(nèi)輔骨下兩筋間,屈膝橫紋頭中。治中風、腰腳冷痛,腹痛,泄利蠡溝 別走少陽,在內(nèi)踝五寸。治項急,腹痛,足寒腿酸,卒疝,小便不利,腎臟風癢,婦人月水不調(diào),赤白帶下,臍下積疼。

    中都 在內(nèi)踝上七寸, 骨中,與少陰相直。治腸癖,遺疝,小腹疼,足寒脛寒,行難,婦人血崩,惡露不止。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