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藥方

    作者: 徐春甫

    (《本事》)鉤藤散治肝厥頭暈。

    鉤藤 陳皮 半夏 麥門冬(去心) 茯苓 茯神 人參 甘菊花 防風(各半兩)甘草(二錢) 石膏(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加姜七片,煎八分,去渣熱服。

    許叔微方治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八九。每發(fā)必掉眩,如在車舟上。蓋因血虛,肝有風邪襲之耳。余常處此方以治人,甚效。

    川芎(一兩) 羌活(半兩) 當歸(三錢) 旋覆花 細辛 防風 蔓荊子 石膏 本 半夏曲 荊芥穗 干地黃 甘草(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溫服。

    頭痛連齒,時發(fā)時止,連年不已,此由風寒中于骨髓,留而不去。腦為髓海,故頭痛,齒亦痛,謂之厥逆頭痛,宜白附子散。若血虛、氣虛,宜從丹溪,方、法并見頭痛門。

    白附子散

    麻黃(連根節(jié)) 烏頭(泡,去皮) 南星(泡。各半兩) 白附子(泡,一兩。)全蝎(炒,五枚) 辰砂(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白姜(一分)

    上為細末,酒調(diào)一字服訖,去枕臥少時。

    追風散治年深日近偏正頭疼,又治肝經(jīng)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之氣上攻,頭痛、頭眩、目暈,心悸煩熱,百節(jié)酸疼,腦昏目痛,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游風,狀若蟲行,及一切頭風,兼治婦人血風攻注,頭目昏痛,皆治。

    川烏(炮,去皮尖) 防風 石膏( ) 川芎 甘草(炙) 荊芥穗 白僵蠶(炒。各一錢)天麻 南星(泡) 羌活 地龍 白芷 白附子(泡) 全蝎(去尾。各半兩) 草烏(泡,去皮尖雄黃(研。各一分) 沒藥(研 乳香(研。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入好茶少許同調(diào),食后臨臥服。常服清頭目,利咽膈,消風化痰。

    都梁丸治諸風,頭目眩暈,感冒,傷風,頭痛。

    白芷(杭州大塊新色者,用沸湯洗三四次,曬干。)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食后常服,只干嚼下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