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藥方

    作者: 徐春甫

    (仲景)附子理中湯治三陰寒證,腹痛陰縮。

    承氣湯治厥陰煩滿囊縮,毒瓦斯入腹,尺寸脈俱沉而短者,陰挺腫而痛,脈數(shù)而實(shí)者,俱用此方以下之。(二方并見寒門。)

    正陽散治陰縮囊縮,大小便俱通,地道不塞,不渴不飲,邪不在里,宜溫之灸之,外相接以復(fù)陽氣。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治諸風(fēng)寒,利九竅,療腹?jié)M及囊結(jié)縮) 干姜(炒) 甘草(炙。各二錢半) 皂角(一兩,酥炙去皮核) 麝香(一錢,研極細(xì))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不拘時(shí)合渣溫服。

    八味丸治陽事多痿不振,夏減桂附一半,春秋三分減一,痿去精通全減,只服六味地黃丸。

    (方見虛損門)

    丹溪治一人年二十歲,玉莖挺長,腫而痿,疲塌常潤,磨股不能行,兩脅氣上,手足倦弱。

    先以小柴胡加黃連大劑行其大熱,次又略加黃柏降其逆上之氣,其挺腫漸收漸減及半,但莖中有一堅(jiān)塊未消。遂以青皮一味為君,佐以散風(fēng)之劑服之,外用絲瓜汁調(diào)五倍子抹之而愈。

    龍膽瀉肝湯治溺黃臊臭淋瀝,雨丸如冰,汗浸雨胯,陰頭亦冷。值十二月天寒霜雪交集,寒之極矣。

    龍膽草(八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羌活根 酒黃柏(各一錢) 防風(fēng)根 麻黃根(各二錢)蒼術(shù)(五分) 豬苓 澤瀉(各三分) 本 紅花 當(dāng)歸(各二分) 黃芩(五分) 炙甘草(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稍熱服,忌酒面。

    固真湯治兩丸冷,前陰痿弱,陰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臊氣,尻臀并前陰冷,惡寒而喜熱,足膝亦冷。

    溫腎湯治面色萎黃,身黃,腳軟無力,陰汗,陰莖有火色。

    麻黃(六分) 防風(fēng)(一錢半) 白術(shù) 蒼術(shù)(各一錢) 豬苓 澤瀉 白茯苓 酒黃柏 升麻(各八分) 柴胡梢(六分)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前稍熱服。

    柴胡勝濕湯治外腎冷,兩髀陰汗,前陰痿弱,陰囊濕癢臊氣。

    柴胡 升麻 羌活 澤瀉(各一錢) 甘草 龍膽草 酒黃柏(各八分) 麻黃根 當(dāng)歸尾 防己茯苓(各七分) 紅花(少許) 五味子(十二粒)

    上水二盞煎一盞,稍熱服,食前,忌酒面房事。

    清震湯治陰部時(shí)常濕癢臊臭。

    當(dāng)歸尾(三錢) 柴胡 木通 澤瀉(各五分) 車前子(一錢) 草龍膽 生地黃(各四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稍熱服,以美膳壓之。此藥用當(dāng)歸滋肝血之不足,用柴胡入肝為引,車前、木通淡滲小便之邪以去臊,是在下者引而竭之也。生地、膽草以去濕熱酒面之邪毒。

    椒粉散治前陰兩丸濕癢,秋冬尤甚,夏月減。

    麻黃(一錢) 黑狗脊(五分) 斑蝥(二個(gè)) 豬苓(三分) 肉桂(一分) 當(dāng)歸尾(三分) 輕粉(少許) 紅花(少許) 蛇床子(半兩) 小椒(三分)

    上為末,干摻上。避風(fēng)濕冷處坐臥。

    (丹溪)吳茱萸煎治腎囊濕癢。

    吳茱萸(半兩) 寒水石(三錢) 黃柏(三錢) 蛇床子(半兩) 樟腦 硫黃 白礬 檳榔(各三錢) 輕粉(一錢)

    上為末干摻。先用吳茱萸煎湯洗過,即用此摻。

    (秘方)牡蠣散治陰囊濕癢,搔之則汁水流珠,用此極效。

    醋牡蠣(一兩) 枯礬 硫黃(各二錢) 雄黃(一錢) 苦參(二錢) 蛇床子(二錢)

    上為細(xì)末,先用蒼術(shù)椒鹽水煎湯洗過,后用此藥摻上。

    蒸洗法治一切陰囊濕癢。

    陳茶(一撮) 蒼術(shù)(二錢) 花椒 蛇床子(各一錢) 蒼耳草(量入) 煨鹽(半兩) 皮硝(三錢) 白礬(一錢)

    上水四碗煎汁,去渣,入鹽硝礬泡化,先蒸后洗,三四次絕癢。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