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汗后惡寒,但表解未盡,則為輕證,法當再汗之。若陽微于外,寒積于內(nèi),厥逆自利,則用四逆湯。若陽微于外,熱伏于內(nèi),大便實者,下之。若汗后脈不為汗衰,比前躁疾者,此名陰陽交,交者死。(此篇可與不得汗及前惡寒兼看。)
【發(fā)表】汗后惡寒,表未解者,汗之,麻黃湯。
【兩解】汗后熱不退,大便宜,微惡寒者,先解表,表解后用大柴胡湯、小承氣湯。
【溫】汗后陽微惡寒,大便不實者,芍藥附子甘草湯。汗后惡寒自利厥逆者,四逆湯。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汗后惡寒,但表解未盡,則為輕證,法當再汗之。若陽微于外,寒積于內(nèi),厥逆自利,則用四逆湯。若陽微于外,熱伏于內(nèi),大便實者,下之。若汗后脈不為汗衰,比前躁疾者,此名陰陽交,交者死。(此篇可與不得汗及前惡寒兼看。)
【發(fā)表】汗后惡寒,表未解者,汗之,麻黃湯。
【兩解】汗后熱不退,大便宜,微惡寒者,先解表,表解后用大柴胡湯、小承氣湯。
【溫】汗后陽微惡寒,大便不實者,芍藥附子甘草湯。汗后惡寒自利厥逆者,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