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放射診斷學》 五、氣腦及腦室造影正常表現(xiàn)

    以腦室造影為例,加以描述其正常表現(xiàn)(圖2-12、13、14)

    腦室前后位

    圖2-12前后位

    腦室后前位

    圖2-13后前位

    腦室側位

    圖2-14側位

    1.側腦室位于大腦半球內。它分為前角、體部、三角區(qū)、后角和下角五部分。側位片上,五部分均可顯示。在前后位片上,兩側腦室前角與體前部影像重迭,居中線兩旁,略呈矩形,兩側對稱。中間的縱行線狀致密影為透明中隔。在后前位片上,因兩側腦室體部皆逐漸向外下行,與下角相聯(lián),而形成騎跨中線的八字形,后角影常呈一類圓形低密度區(qū)與上述部分重迭。

    2.三腦室位于兩丘腦之間。在側位片上,它顯影淺淡,呈一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上下兩緣較長而光滑,呈弓狀上突。前后兩緣較短而不平整。前上緣有視隱窩及漏斗隱窩。后緣有松果體及其上隱窩。前上方有室間孔與側腦室相通,后下端與中腦導水管相接。近腦室中心有類圓形致密影為中間塊。前后位片上,呈窄帶狀,居于中線,在透明中隔下方。后前位片上,呈帶狀,較寬短,亦位于中線。

    3.中腦導水管在中腦內,偏居背側。其腹側為大腦腳,背側為四迭體。在側位片上,呈細管狀弓向背側,向下與四腦室相連。在后前位片上呈管狀,位于中線,在前后位片上多不顯影。

    4. 四腦室在側位片上,呈三角形,底在前,頂向后上,在后前位片上,呈菱形,位于中線。

    5. 腦池與腦溝腦池為擴大的蛛網(wǎng)膜下腔,位置恒定,形狀各異,個體差異大。腦溝呈窄帶狀,寬約1~3mm.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