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婦人大全良方》 生地黃丸

    作者: 陳自明

    許學士云∶有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yī)見寒熱,作傷寒治之,大小柴胡湯雜進,數(shù)日病劇。余診視之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肝脈弦長而上魚際,宜服抑陰等藥。余制此方,治之愈。

    北柴胡 秦艽 黃芩(各半兩) 生地黃(二兩) 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烏梅煎湯下三十丸。無時候,日三服。

    許學士云∶嘗讀《史記·倉公傳》載,齊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乍寒乍熱,眾醫(yī)皆以為寒熱病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何以知欲男子而不可得?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又有婦人熱入血室,寒熱如瘧一證,在本卷第十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