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得土中陰水之氣,稟土得而星應(yīng)軫水,味咸,性寒,無毒。大寒能去熱邪,除大熱,故主伏尸鬼疰,傷寒伏熱狂謬。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黃膽蟲瘕,皆屬濕熱之痛。昔人之熱病發(fā)狂,用白頸蚯蚓十?dāng)?shù)條,同荊芥穗搗汁飲之,得臭汗而解。其治寒伏熱、狂謬之驗也。近世用酒煎汁、以救打跌傷損垂危者,則筋骨無傷,瘀血自去,真神方也。血熱痘瘡,斑多紫黑者,亦所重焉。取其入土鉆銳之能,走筋入絡(luò)之勢,味咸軟堅潤下處濕,而入濕為功,血熱血瘀,遇之皆化,停 蓄水,觸著皆消,凡陰柔能制亢烈也。瘰 潰爛流串者,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溫洗,久良,看瘡破紫黑處,以針刺血去。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時收取,碳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入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為末,麻油調(diào)敷神效。耳卒聾閉,蚯蚓入鹽。
安蔥管內(nèi),化水點之,立效。
白頸蚯蚓,傷寒溫病大熱發(fā)狂,小水不通,黃膽行濕,跌撲損傷神效。痘瘡斑紫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