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稟土中之陰氣,故味甘,氣寒,無毒。入足陽明經(jīng)。以甘寒之性,能解丹石藥毒,一切熱毒。為消渴煩熱,濃腸胃和五臟,潤皮膚除濕消腫,益氣除熱,風疹痘癰并堪,資治脾胃虛寒?;拐呒芍?。
綠豆,甘,寒,行十二經(jīng)絡,煎湯解酒毒,煩熱兼除。作粉敷腫痛,丹毒且厭,益氣力,潤皮膚,利小便,清胃熱,濃腸胃,養(yǎng)精神。五臟能和。常食不忌,汁飲消渴即解,并解百藥毒,及一切癰腫痘毒如神。筑枕夜臥,明目疏風,其反能去目翳,蓋肉桂平而皮性大寒。綠豆粉所稟氣味,與綠豆同,味甘涼無毒,涼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fā)背癰瘡,及湯火傷灼。
護心散(一名內(nèi)托散。又名乳香萬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十三日內(nèi),宜連進十余服,方免變癥,使毒瓦斯外出。服之稍遲,毒瓦斯內(nèi)攻,漸生嘔吐?;虮巧徱鸩皇?,即危也。四五日亦宜間服之。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芯同研,和勻,以生甘草煎膿湯,調下一錢,時時呷之。若毒瓦斯沖心,有嘔逆之癥,大宜服此,蓋綠豆厭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孔,真圣藥也。(一方有丹砂二錢五分,)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以雞子白和涂之妙。綠豆皮,尤解熱毒,退目翳。通神散,治斑痘后眼目生翳,用綠豆皮、甘菊花、谷精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干柿餅一枚,粟米泔一盞,同煮干食柿,日三服,淺者五七日,遠者半月,大效。
主治(痘疹合參) 專解痘疔熱毒,痘內(nèi)煩熱消渴。凡痘熱毒盛,而又值夏天者,并小兒未出痘疹者,俱可煮爛,勿去皮食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稟土中之陰氣,故味甘,氣寒,無毒。入足陽明經(jīng)。以甘寒之性,能解丹石藥毒,一切熱毒。為消渴煩熱,濃腸胃和五臟,潤皮膚除濕消腫,益氣除熱,風疹痘癰并堪,資治脾胃虛寒?;拐呒芍?。
綠豆,甘,寒,行十二經(jīng)絡,煎湯解酒毒,煩熱兼除。作粉敷腫痛,丹毒且厭,益氣力,潤皮膚,利小便,清胃熱,濃腸胃,養(yǎng)精神。五臟能和。常食不忌,汁飲消渴即解,并解百藥毒,及一切癰腫痘毒如神。筑枕夜臥,明目疏風,其反能去目翳,蓋肉桂平而皮性大寒。綠豆粉所稟氣味,與綠豆同,味甘涼無毒,涼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fā)背癰瘡,及湯火傷灼。
護心散(一名內(nèi)托散。又名乳香萬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十三日內(nèi),宜連進十余服,方免變癥,使毒瓦斯外出。服之稍遲,毒瓦斯內(nèi)攻,漸生嘔吐?;虮巧徱鸩皇?,即危也。四五日亦宜間服之。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芯同研,和勻,以生甘草煎膿湯,調下一錢,時時呷之。若毒瓦斯沖心,有嘔逆之癥,大宜服此,蓋綠豆厭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孔,真圣藥也。(一方有丹砂二錢五分,)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以雞子白和涂之妙。綠豆皮,尤解熱毒,退目翳。通神散,治斑痘后眼目生翳,用綠豆皮、甘菊花、谷精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干柿餅一枚,粟米泔一盞,同煮干食柿,日三服,淺者五七日,遠者半月,大效。
主治(痘疹合參) 專解痘疔熱毒,痘內(nèi)煩熱消渴。凡痘熱毒盛,而又值夏天者,并小兒未出痘疹者,俱可煮爛,勿去皮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