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稟天地陰寒之氣而生,其味正苦,其氣寒而沉,純陰無毒,故為燥濕除熱殺蟲疥癩之要藥。
苦參,除熱祛濕,利水固齒,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溫病狂言,致心燥結(jié)胸垂死。赤癩眉脫者,驅(qū)風有功;黃膽遺尿者,逐水立效。掃遍身癢疹,止卒暴心痛,除癰疽疥蟲,破 瘕結(jié)氣,養(yǎng)肝氣明目止淚,益腎精解渴生津,利九竅通二便。然大苦寒,肅殺之藥,治濕熱疥癩則可,若以滋補,為害不鮮矣。不惟損胃,抑且寒精,肝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主治(痘疹合參) 去皮切細,酒浸蒸二次,陰干。痘瘡搔癢,潰爛如癩,毒盛人壯者,以此作丸服之。咽喉痛甚者,生研細末用。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稟天地陰寒之氣而生,其味正苦,其氣寒而沉,純陰無毒,故為燥濕除熱殺蟲疥癩之要藥。
苦參,除熱祛濕,利水固齒,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溫病狂言,致心燥結(jié)胸垂死。赤癩眉脫者,驅(qū)風有功;黃膽遺尿者,逐水立效。掃遍身癢疹,止卒暴心痛,除癰疽疥蟲,破 瘕結(jié)氣,養(yǎng)肝氣明目止淚,益腎精解渴生津,利九竅通二便。然大苦寒,肅殺之藥,治濕熱疥癩則可,若以滋補,為害不鮮矣。不惟損胃,抑且寒精,肝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主治(痘疹合參) 去皮切細,酒浸蒸二次,陰干。痘瘡搔癢,潰爛如癩,毒盛人壯者,以此作丸服之。咽喉痛甚者,生研細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