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備急千金要方》 野葛膏

    作者: 孫思邈。

    治射工惡核,卒中惡毒方。

    野葛(一升) 巴豆 烏頭 川椒(各半升) 茵芋 躑躅 附子 丹砂(各一兩) 雄黃 大黃(各一兩)

    上十味,治下篩,以不中水豬膏三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納丹砂、雄黃末,攪至凝,似棗核大,摩痛上,勿近眼,凡合各膏,皆無令產(chǎn)婦、女人、小兒、雞犬、六畜見之,唯宜清凈。

    治沙虱毒方∶

    斑蝥二枚熬一枚,熬為末,服一大枚,又燒一枚燒令煙絕,為末著瘡中。

    又方大蒜十枚,合皮安熱灰中炮,令熱,去皮刀斷蒜頭,取熱著毒處。

    又方麝香 大蒜上二味,合搗,以羊脂和著小筒中帶,欲用取敷瘡上。

    又方雄黃 朱砂 恒山(各等分)

    上三味,取五月五日日中時(shí),令童子合之,取敷瘡上。

    治石蛭方(山中陰濕草木上石蛭著人,則穿嚙人肌膚,行人肉中,浸淫墳起如蟲行道之?

    凡行山路草木中,常以臘月豬膏和鹽涂腳脛及足趾間趺上,及著鞋襪,蛭不得著人也。

    已著者,灸斷其道即愈。

    治水毒方

    論曰∶凡山水有毒蟲,人涉水之時(shí),中人似射工而無物,其初得之,惡寒,微頭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 ,腰背百節(jié)皆強(qiáng),兩膝痛,或翕翕而熱,但欲眠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蟲,蝕人下部,肛中生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不急治,過六七日下部出膿潰,蟲上食人五臟,熱盛毒煩,下利不禁,八九日雖良醫(yī)不能治矣。其毒有陰陽之異,覺得之,急早視其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為陽毒最急,若瘡如鯉魚齒者,為陰毒猶小緩,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欲知是中水與非者,當(dāng)作五六升湯,以小蒜五升切,投湯中,消息,勿令大熱,去滓以浴之。是水毒,身當(dāng)發(fā)赤斑,無是者非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