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diào),身痛盜汗,月經(jīng)不調(diào)。
人參 白術(土炒) 茯苓 龍眼肉(去核) 酸棗仁(炒,各二錢) 遠志去骨歸身(各一錢) 木香(生用) 甘草(炙,各五分) 黃 (炙,一錢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統(tǒng)血,思慮太過則兩臟受傷,而血不歸經(jīng),心血不足則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脾血不足則嗜隊少食,體倦肢痛,不能統(tǒng)血遂致妄行,甚則氣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則帶下而月經(jīng)不調(diào),茲取參、苓、 、術、炙草,甘溫可以補脾,龍眼、棗仁、歸身、遠志,濡潤可以養(yǎng)心,佐以木香者,蓋思慮所傷三焦氣阻,藉其宣暢調(diào)氣舒脾,則氣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實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歸中州而聽太陰所攝矣,故命之曰歸脾湯。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diào),身痛盜汗,月經(jīng)不調(diào)。
人參 白術(土炒) 茯苓 龍眼肉(去核) 酸棗仁(炒,各二錢) 遠志去骨歸身(各一錢) 木香(生用) 甘草(炙,各五分) 黃 (炙,一錢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統(tǒng)血,思慮太過則兩臟受傷,而血不歸經(jīng),心血不足則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脾血不足則嗜隊少食,體倦肢痛,不能統(tǒng)血遂致妄行,甚則氣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則帶下而月經(jīng)不調(diào),茲取參、苓、 、術、炙草,甘溫可以補脾,龍眼、棗仁、歸身、遠志,濡潤可以養(yǎng)心,佐以木香者,蓋思慮所傷三焦氣阻,藉其宣暢調(diào)氣舒脾,則氣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實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歸中州而聽太陰所攝矣,故命之曰歸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