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癖疾解

    作者: 陳守真

    凡飲食之積,其初積者不過偶傷飲食,必在腸胃之內(nèi),可行可逐,治之不難。惟歷久飲食無節(jié),漸留滯垢,遂成癖疾。其積在左脅膈膜之間,此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經(jīng)》曰∶胃之大絡(luò),名曰虛里,貫膈絡(luò)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yīng)衣脈宗氣也。結(jié)而橫有積矣。人茍平日饑飽失時,飲食疊進,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陰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則余滯并腸外汁沫,團聚不散,漸成癥結(jié),始如雞卵,堅硬成塊,漸如覆盆之形,過臍則證危矣。然其初起甚微,人多不覺,既久根深蒂固,則藥力難達病所。今西北小兒多有此疾,尤以食面之鄉(xiāng)村為最多,因留積于皮里膜外,所以不易治也。治宜緩消,不宜急攻,要詳察之,因作癖疾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