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盜汗有二,虛實兩分∶心虛者,陰氣不斂也,睡則多驚,古法主酸棗仁湯(如當歸、炒白芍、生地、茯苓、炒酸棗仁、炒知母、炒黃柏、五味子、人參、炙黃 等味)。
心熱者,火傷于陰也,身多煩熱,古法主當歸六黃湯(如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柏、黃連、炙黃 ,引用浮麥)。
〔真按〕小兒睡中汗出,醒來則止,此心虛盜汗。宜和心氣,養(yǎng)心血。但用前擬自汗本方黨參、歸身、豬心等味,服之即愈。
若睡中遍身有汗,覺來久不干者,此食積盜汗脾冷所致。方用正廣皮八分,杭青皮八分,訶子肉四分,粉甘草四分,公丁香三分,引用五谷蟲五分。
附諸汗外治法∶凡諸汗服藥不止者,用五倍子一個,研細末,醋和作一小餅,貼肚臍,以帶扎之,即能見效。
《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盜汗有二,虛實兩分∶心虛者,陰氣不斂也,睡則多驚,古法主酸棗仁湯(如當歸、炒白芍、生地、茯苓、炒酸棗仁、炒知母、炒黃柏、五味子、人參、炙黃 等味)。
心熱者,火傷于陰也,身多煩熱,古法主當歸六黃湯(如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柏、黃連、炙黃 ,引用浮麥)。
〔真按〕小兒睡中汗出,醒來則止,此心虛盜汗。宜和心氣,養(yǎng)心血。但用前擬自汗本方黨參、歸身、豬心等味,服之即愈。
若睡中遍身有汗,覺來久不干者,此食積盜汗脾冷所致。方用正廣皮八分,杭青皮八分,訶子肉四分,粉甘草四分,公丁香三分,引用五谷蟲五分。
附諸汗外治法∶凡諸汗服藥不止者,用五倍子一個,研細末,醋和作一小餅,貼肚臍,以帶扎之,即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