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讀素問鈔》 膽經

    作者: 滑壽

    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上抵頭循角(頷厭穴分也在曲角上顳上廉一名腦空)下耳后(天沖穴分也在耳后發(fā)際二寸耳上如前三分自此至風池皆少陽所行之分也)循頸(風池穴也在項后發(fā)際陷中按之急肩是穴陷)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肩井穴也在肩上以三指按而取之當中指陷者中是穴)卻交出少陽之后(秉風穴分也)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顳間翳風穴分也)入耳中出走耳前(聽會穴分)至目銳后(童子穴分也)其支者別目銳下大迎合手少陽于(穴下)下臨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天池穴分)貫膈絡肝屬膽(即期門之所下至日月穴分而屬于膽)循脅里(章門穴分)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脅也腋下為脅曲骨之分為毛際兩旁動脈中為氣街犍骨之下為髀厭即髀樞環(huán)跳穴也)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潤液穴分)過季脅下(脅骨之下為季脅京門等穴分)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外(中瀆等穴分)出膝外廉(陽陵泉穴也)下外輔骨之前(外為輔骨陽交等穴分也)直下抵絕骨之端(外踝之上為絕骨)下出外踝之前(丘墟穴分也)循足跗(足面為跗臨泣等穴分)上入小趾次趾之間(竅陰穴也)其支者別跗上(臨泣穴別行)入大趾循歧骨內出其端(大趾端也)還貫入爪甲出三毛(足大趾本節(jié)后為歧骨大趾爪甲后為三毛就此交于足厥陰也○愚按膽脈起目銳上抵頭角下耳后未嘗言其脈有曲折也伯仁十四經發(fā)揮言足少陽脈起目銳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至睛明是一折又自睛明至風池是一折則是內經以經脈之曲折者朦隴為直行也若根據內經直行則少陽頭部二十穴無從安頓若根據伯仁三折則穴可安似又戾于經旨此愚所未解也俟明者正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