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bǔ)瀉寒溫。
柿花(圖缺),味甘,平,種類甚多。其性走脾、肺二經(jīng),滋潤五臟。治一切嘔吐、吞酸流液。金柿治反胃,米柿治大腸下血,水柿治咳嗽吐痰。或干柿燒灰存性。蜜丸滾水下。
柿霜治氣隔不通,柿蒂治氣隔反胃,柿皮貼疔瘡無名腫毒。經(jīng)霜葉敷 瘡?;〞窀蔀槟?,治痘瘡破爛搽之。樹皮入麝香(一錢),包腹治陰癥。
金柿,味甘。俗呼牛心柿。采此果千百枚曬干,火 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開水送下
──務(wù)本卷一下
柿,味甘、澀,性溫,無毒。主治和脾,潤心肺,通耳鼻,消痰嗽,止渴,清水熱,止血。用火 作餅者,性溫。能止痢疾,亦能潤喉清音而殺蟲。多食可去面上 及腹中宿血。
外有黃柿、紅柿、 柿、朱柿、牛奶柿,其性冷,不可多食。綠柿寒冷,去胃熱,利水。柿霜消痰止嗽,忌同蟹食。
──模板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