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茸
麻勃為之使。
甘,溫。純陽。入足少陰經(jīng)血分。通督脈之氣舍,達奇經(jīng)之陽道,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
止夢交,療崩帶,破瘀血,散癰腫,治石淋,止遺尿。一切陽虛,以致耳聾目暗,眩運虛痢等癥,得此自治。配蓯蓉、麝香,治酒泄骨立。配參、,提痘漿。配狗脊、白蘞、艾,治冷帶不止。
狀如紅玉,破之肌如朽木者佳。去毛骨用,或羊脂涂炙,或好酒浸炙,或黃精汁煮,或老酒浸蒸,隨癥法制。陰火盛者禁用。
茸中有小白蟲,鼻嗅之人顙,藥不能療。
角
杜仲為之使。
咸,溫。入手少陽、足少陰經(jīng)血分。助相火,通督脈,生用∶行血消腫,辟邪祟。熟用∶強陽活血,除夢交。得人參、生姜,治產(chǎn)后喜嘔。得發(fā)炭,治小兒滯下。配地丁,消虛人乳癰。用酒下,治跌打折傷。
涂腫毒,醋磨。行瘀血, 用。命門火熾,瘡毒宜涼者,并禁用。
角霜
將角截斷入瓦器中,泥裹入火燒一日,狀如玉粉,其名為霜。治與角同。
角膠
得火良。畏大黃。
甘、咸、溫。入足少陰經(jīng)血分。補陰中之陽道,通督脈之血舍。壯筋骨,療崩帶,婦人虛冷,胎寒腹痛,此為要藥。得龍骨,治盜汗遺精。得茯苓,治小便頻數(shù)。
水浸七日,刮凈,桑柴煮七日,入醋少許,取角搗成霜,其汁加無灰酒熬膠。折傷,酒送。
真陰虛服之,火炎水愈涸。痰熱、血癥俱禁用。
腎
甘,平。煮粥食之,補中,安五臟,壯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