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得配本草》 郁李仁

    作者: 嚴西亭

    忌面及牛馬肉。

    辛、苦、甘、酸。入足太陰經(jīng)氣分。開幽門,下結(jié)氣,導(dǎo)大腸之結(jié),利周身之水。得酒煮飲醉,治目不閉。(此因悸病也。目系內(nèi)連肝膽,膽受驚氣而然。)

    去殼研用。去驚風(fēng),酒炒。大便不實者禁用。

    邪氣結(jié)于胃府,用下藥而不下,此幽門未開也。惟郁李開之,邪氣自流而下。再者,驚恐后寒熱如瘧,治瘧之劑不效,此驚氣結(jié)于膽下,膽因氣積,橫而不垂。惟郁李去膽下之驚氣,以散其結(jié),則寒熱自除。是郁李之用,不僅如麻仁之為潤劑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