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辛、溫。入足陽明經(jīng)。調(diào)中和胃,化水谷,消積滯。治痰逆,霍亂腹痛,泄痢脹滿,癥結(jié),及產(chǎn)后回乳。得吳萸,治暴泄不止。
孕婦忌用。造曲法∶三伏日,以白面百斤,青蒿、蒼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仁搗泥、赤小豆為末各三升,通和作餅,麻葉或楮葉包 ,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曬收之。陳久者良。炒黃研用。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甘、辛、溫。入足陽明經(jīng)。調(diào)中和胃,化水谷,消積滯。治痰逆,霍亂腹痛,泄痢脹滿,癥結(jié),及產(chǎn)后回乳。得吳萸,治暴泄不止。
孕婦忌用。造曲法∶三伏日,以白面百斤,青蒿、蒼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仁搗泥、赤小豆為末各三升,通和作餅,麻葉或楮葉包 ,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曬收之。陳久者良。炒黃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