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澤瀉為之使。畏 甲、礬石、東流水、百草上露、茅屋溜水。惡徐長卿、羊血。制汞。伏丹砂。甘,平。入手太陰經氣分。能入陰逐邪達表,入腸除垢止痢,堅肌續(xù)絕。得蜀漆、龍骨,治牝瘧多寒。得黃丹熬膏,貼癰腫。黃黑者濃而頑,赤色者并不中用,須要光瑩如水色者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