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溪手鏡》 自汗(二十一)

    作者: 朱丹溪

    風邪干衛(wèi),自汗表虛,脈浮而無力,桂枝和之。

    暑邪干衛(wèi),中 自汗,惡寒身熱而渴,脈虛,白虎主之。

    濕邪干衛(wèi),多汗而厥,脈濡沉,此其風濕甚者,白虎加蒼術(shù)。

    風濕自汗,脈弦,宜葳蕤湯,徹其熱也。

    寒漸入里,傳而為熱,亦使自汗。

    以上皆表邪未解也。

    漏不止而惡風自汗亡陽,脈沉細,宜桂附湯溫經(jīng),此表之虛也。

    陽明發(fā)熱,其汗如雨,則胃汁內(nèi)干,急下之,下遲津液內(nèi)涸,黑斑而死。

    自汗脈沉數(shù)有力,宜下之。

    柔 自汗,脈沉,宜小續(xù)命,散其風邪。

    霍亂自汗,脈細緊,宜四逆回陽也。

    少陰病反自汗,脈沉細,宜四逆湯,補其腎也。

    不治證

    汗出發(fā)潤及如油,或大如貫珠,著身出而不流者死。

    發(fā)濕溫汗,名曰重 死。乃人素有濕,因而中暑,暑溫相搏。

    自汗屬太陰脾經(jīng),脾之真氣隨汗而泄,復以熱藥汗之,兩熱相攻,熱旺脾脫,口不能言,而耳聾身不知痛,身青面變而死,有白虎加蒼術(shù),救其在表里者,可保十死一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