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吐瀉交作.人皆以為脾胃受寒.不能容飲食.故上則為吐.下則為瀉.此據(jù)其病形而言耳.而不知脾胃受寒者.止于腹中偎偎作痛.或微泄或吐痰涎而已.其勢殊無可畏.至于大吐大瀉.一時(shí)發(fā)越.津液頓亡.面目乍瘦.豈受寒之為病哉.必是平素先傷飲食.郁蒸作熱.蓄之既久.將發(fā)未發(fā).一感外之風(fēng)勢.勢不可遏.故攻擊臟腑.一齊而至.遂令小兒困憊.當(dāng)此之時(shí).若以為吐瀉空虛.即投補(bǔ)劑.盡溫?zé)嶂帲⒁娢M觯髦髦缬型露鵁o瀉.或有瀉而無吐者.乃有寒熱之分.吐酸臭而苦者熱也.清痰則非熱矣.瀉臭穢而不可
【立方】
藿半散治小兒吐酸苦者.
黃連(姜汁炒) 半夏(姜制) 藿香(各五錢) 白茯苓 砂仁(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姜湯調(diào)下.
安然湯治吐清痰者.
白豆蔻 蘇子 藿香(各一錢) 膽星 陳皮(各八分) 生姜五片.不拘時(shí)煎服.
霞齡散治小兒吐瀉交作.
木瓜 濃樸 砂仁 藿香(各五錢) 木通 白扁豆 黃連(姜汁炒) 白芍 廣木香(各三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diào)下.
和脾溫胃散治小兒瀉利清水不止.
陳皮 蒼術(shù)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 防風(fēng)(各五錢) 肉桂(二錢) 上為末.姜湯調(diào)下一錢.
消滯調(diào)脾飲治小兒泄出臭穢之極.
陳皮 滑石 黃連(各八分) 神曲 麥芽 白芍 車前子 澤瀉(各六分) 生姜三片.
不拘時(shí)煎服.
香橘丸治吐瀉.或食積所傷.肚腹作痛.脾胃不和.
蛔蟲上行.并皆治之.
橘紅 茯神 青皮 麥芽 濃樸 山楂(各二兩) 砂仁 三棱 神曲 人參 澤瀉(各)甘草(五錢)
上為末.蜜丸如龍眼.每服一丸.姜湯化下.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吐瀉交作.人皆以為脾胃受寒.不能容飲食.故上則為吐.下則為瀉.此據(jù)其病形而言耳.而不知脾胃受寒者.止于腹中偎偎作痛.或微泄或吐痰涎而已.其勢殊無可畏.至于大吐大瀉.一時(shí)發(fā)越.津液頓亡.面目乍瘦.豈受寒之為病哉.必是平素先傷飲食.郁蒸作熱.蓄之既久.將發(fā)未發(fā).一感外之風(fēng)勢.勢不可遏.故攻擊臟腑.一齊而至.遂令小兒困憊.當(dāng)此之時(shí).若以為吐瀉空虛.即投補(bǔ)劑.盡溫?zé)嶂帲⒁娢M觯髦髦缬型露鵁o瀉.或有瀉而無吐者.乃有寒熱之分.吐酸臭而苦者熱也.清痰則非熱矣.瀉臭穢而不可
【立方】
藿半散治小兒吐酸苦者.
黃連(姜汁炒) 半夏(姜制) 藿香(各五錢) 白茯苓 砂仁(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姜湯調(diào)下.
安然湯治吐清痰者.
白豆蔻 蘇子 藿香(各一錢) 膽星 陳皮(各八分) 生姜五片.不拘時(shí)煎服.
霞齡散治小兒吐瀉交作.
木瓜 濃樸 砂仁 藿香(各五錢) 木通 白扁豆 黃連(姜汁炒) 白芍 廣木香(各三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diào)下.
和脾溫胃散治小兒瀉利清水不止.
陳皮 蒼術(shù)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 防風(fēng)(各五錢) 肉桂(二錢) 上為末.姜湯調(diào)下一錢.
消滯調(diào)脾飲治小兒泄出臭穢之極.
陳皮 滑石 黃連(各八分) 神曲 麥芽 白芍 車前子 澤瀉(各六分) 生姜三片.
不拘時(shí)煎服.
香橘丸治吐瀉.或食積所傷.肚腹作痛.脾胃不和.
蛔蟲上行.并皆治之.
橘紅 茯神 青皮 麥芽 濃樸 山楂(各二兩) 砂仁 三棱 神曲 人參 澤瀉(各)甘草(五錢)
上為末.蜜丸如龍眼.每服一丸.姜湯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