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臺玉案》 黃膽門(附黃腫 附黃汗)

    作者: 孫文胤

    黃膽之癥.皆濕熱所成.濕氣不能發(fā)泄.則郁蒸而生熱.熱氣不能宣暢.則固結(jié)而生濕.濕得熱而益深.熱因濕而愈熾.二者相助而相成愈久而愈甚者也.然求其濕熱之所由生.未有不由于大醉大飽.及醉飽后貪睡久臥.與努力行房.而得者.或醉飽后入水洗洛.寒氣斂束.密其腠理.汗不得出.以致濕熱相感.而成此病焉.外不得汗.內(nèi)不得瀉.熏蒸濡染流入皮膚.上達(dá)面目.下至足趺.中及手臂.前腹后背.皆如涂金.小便赤如姜黃.猶之罨鹽罨醬.因濕熱而變其色也.大法上半身黃甚.則宜發(fā)汗.下半身黃甚.則宜利小便.以分消其濕而兼以退熱之劑.然又必觀其所傷之物.而消化之.非徒治其濕熱而已.其疸有五.酒疸.黃疸.黃汗.谷疸.女勞疸.須有種之分.病源起之于濕熱.欲知其不治之癥.何以辨之.曰黃疸變黑如煙塵者死.小便如膏者死.腹脹者死.飲食太少死.若眼漸白.小便長者病將退也.

    【脈云】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shù).其或微澀.癥屬虛弱.

    【立方】

    茵陳清濕湯治濕熱傷脾.四肢困倦.身體麻木.飲食不化.小便不利.

    茯苓(去皮) 茵陳(各一錢) 麥芽 山梔(炒黑) 蒼術(shù)(炒) 白術(shù)(各二錢土炒)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枳實(炒) 豬苓 陳皮 防己(各八分)

    加燈心三十莖.食前服.

    濟(jì)生茵陳湯治黃汗染衣.內(nèi)有積熱.不能流通.小便不利.

    茵陳(一兩) 大黃(七錢) 山梔(五錢炒黑) 水煎熱服.

    瀉濕湯治酒疸作渴者.

    黃柏(一錢五分) 黃連 豬苓 澤瀉(各八分) 青皮 茵陳 山梔 龍膽草(各一錢)

    水煎服.

    參桂通濕湯治疸癥脈虛便赤.

    白術(shù) 人參(各八分) 豬苓 茵陳 澤瀉 木通(各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桂枝(五燈心三十莖.空心服.

    又方 治諸疸.取小麥 杵汁絞飲.晝夜飲三四次愈.

    調(diào)元滲濕湯治腎疸.目與渾身金色.小便赤澀.

    羌活 白術(shù) 防風(fēng) 獨活(各八分) 升麻(四分) 蒼術(shù) 豬苓 柴胡 茯苓(各一錢)澤瀉 干葛 甘草 人參 黃柏 神曲(各六分)

    水煎空心服.

    梔子大黃湯治酒疸.心中懊 .或作心痛.

    淡豆豉(五錢) 大黃(四錢) 山梔 枳實(各三錢) 姜二片.煎八分.空心服.

    清利湯治黃膽腹脹.小便不利.表和里實.以此下之.

    大黃(六錢) 芒硝(四錢) 山梔仁 黃柏(各二錢)

    水煎不拘時服.

    黃連飲治疸癥.大小便秘澀壅熱.

    大黃(五錢) 黃連(四錢) 芒硝(五錢) 梔子(三錢)

    加燈心三十莖.不拘時服.

    除濕湯治黃膽內(nèi)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茯苓 澤瀉 茵陳 豬苓(各八分) 黃芩 黃連 知母 天花粉 白術(shù)(各六分) 防己 陳皮 青皮 蒼術(shù)(各三分)

    水煎空心服.

    牛黃散治酒疸.谷疸.及水氣蠱癥.飲酒太過.宿食積久.面目甚黃.通身浮腫.肚腹如鼓.

    黑牽牛(春八錢夏九錢秋七錢冬一兩) 大黃(春八錢夏九錢秋七錢冬一兩) 檳榔(春八錢夏九錢秋七錢冬一兩) 甘草(春八錢夏九錢秋七錢冬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五錢.五更時面東.以井花水調(diào)服.

    服后不動.朝太陽吸氣三口即愈.

    秘方 治傷食成疸.

    山楂 濃樸 阿魏 麥芽(各二錢) 神曲 青皮 枳實(各一錢) 茵陳 蘿卜子(各三加燈心三十莖.食前服.

    效驗方治黃膽久久不愈.

    茵陳(一兩為末) 紅棗(每一歲一枚)水一碗半煎八分.空心食棗并湯.

    神效丸治好食諸物.停積成黃膽者.

    使君子肉(四兩炒) 膽南星(二兩) 檳榔(二兩)

    共為末.如好吃生米.加麥芽一斤好吃茶葉.加茶葉一斤.好吃黃泥.加壁土一斤.好吃黑炭.加黑炭一斤.隨其所好加入.煉密為丸.每五六十丸.空心砂糖湯下.

    養(yǎng)榮丸治五疸.體弱血虛.口淡耳響.微寒發(fā)熱.小便白濁.

    黃 當(dāng)歸 桂心 甘草 陳皮(各八分) 白術(shù) 人參 白芍 生地(各一錢) 五味子(九粒) 茯苓 遠(yuǎn)志(各二錢)水煎溫服.

    滑石散治女勞疸.并濕疸.

    滑石(八錢) 明礬(五錢枯過)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大麥湯調(diào)下.

    秦艽飲子治黃膽.口淡咽干.惡寒發(fā)熱.

    白術(shù) 茯苓 秦艽(各二錢) 薄桂 橘紅(各一錢)水煎服.

    谷疸丸專治谷疸.

    苦參(三兩) 龍膽草(一兩) 水牛膽(一個)

    上為末.入膽汁加蜜少許為丸.每服二錢.空心姜湯下.

    又方 治黃膽久不愈者.

    桃樹根向東行者一束.洗凈切碎.煎二三碗空心服之.如人行二十里.即欲大便.下盡黃水.疸實時愈.不可謂全安.而不調(diào)理.須必服參桂通濕湯調(diào)補.庶不生他癥.

    又方 治五疸.

    老絲瓜連子燒存性為末.因面病者面湯下.酒病者酒下.

    又方 治濕疸.

    萬年青搗汁.加煮酒飲三四鐘愈.如大便不實者忌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