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忽卒倒不語.但風(fēng)必有斜歪.搐搦之癥為異.有因受氣而中者.脈沉身冷.無痰故也.
用姜湯調(diào)蘇合香丸灌之.至醒隨其寒熱虛實調(diào)之.輕者用烏藥順氣散.或曰.此氣暴逆而然.氣復(fù)即已.雖不藥而愈.然閉口脈絕者.亦不治.
有因停食而厥者.必胸中滿悶.
有夏月卒倒.為暑風(fēng).此類中風(fēng).而實中暑者.
有因火者.內(nèi)火外火合而炎鑠.劉守真作將息失宜.一水不勝二火也.
有因痰者.火氣激搏.痰塞礙心竅也.以上四者皆用鹽湯吐之.防風(fēng)至寶湯.
南星 防風(fēng) 天麻 陳皮 當(dāng)歸 半夏(各一錢) 僵蠶(一錢二分) 白芍 川芎 甘草 青皮 梔仁 烏藥 羌活 黃芩 黃連 麻黃 白芷 牛膝(各八分)
水二鐘.加姜五片煎服.忌食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