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傳染病》 診斷

    軍團病桿菌感染的臨床診斷比較困難,僅憑其臨床表現(xiàn)很難與其它病原所致的腫部感染鑒別,所以必須進行血清學或病原學檢查方可確診。

    (一)流行病學資料 于夏秋季節(jié)、在同一建筑物內或某些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突然發(fā)病。男性老年或中年人多見。

    (二)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 呈多樣性,主要分為肺炎型與非肺炎型,可有多臟器受累,不易尋找病因者,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加以診斷。

    (三)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 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多在10~20×109/L之間,中性粒細胞增多,可見核左移。

    2.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或氣管內吸取物)革蘭染色不能發(fā)現(xiàn)大量占優(yōu)勢菌群、僅見少量中性粒細胞。

    3.血清學檢查 (1)間接熒光抗體法: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且達≥1:128,或者恢復期單份血清效價≥1:956者可以診斷本病,多于3周末(少數(shù)6周)血清抗體效價可達診斷標準。本法陽性率約80%左右。(2)直接熒光抗體法:由已知抗體檢測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陽性率可達50%,可做早期診斷。

    4.細胞培養(yǎng):痰液、氣管內吸取物、支氣管鏡洗液、胸水或肺組織勻漿接種于Mueller—Hinton培養(yǎng)基,加0.025%焦磷酸鐵和0.04%L—半胱氨酸,或接種于炭酵母浸液瓊脂培養(yǎng)基。目前認為后者陽性率可達60~70%。

    此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病人痰或尿液的嗜肺軍團桿菌抗原,亦可用作早期診斷。

更多中醫(yī)書籍